金融科技普及化 虛擬銀行須慎行

香港以國際金融中心自居,金融科技發展卻落後於鄰近城市而遭詬病。港府為要展示積極有為,近年大力推動虛擬銀行發展,雖然金融科技發展乃大勢所趨,但安全問題及對傳統銀行的衝擊不可輕視,推新政時務必要小心慎行。

金管局修訂《虛擬銀行的認可》進行諮詢,預計新指引短期內推出。二月資料顯示,未來虛擬銀行經營者,資本要求只需不低於三億元,門檻可說不高,令不少中港科網公司躍躍欲試。在毋須設實體分行情況下,對於寸金尺土的香港,租金佔銀行營運成本比重極高,此舉勢必令虛擬銀行可以極低的初始投入開展服務,提供具競爭力收費吸引普羅用家。

不過,最近有調查發現,有五成七香港銀行客戶,雖然準備好接受主要銀行透過虛擬銀行營運模式,但港人使用手機銀行的比例,在亞太區卻屬偏低水平。無疑,本港智能電話的密度排在世界前列,可是對使用手機銀行卻抱持戒心,這與不時爆出網絡安全漏洞,甚至帳戶遭黑客入侵而惹起公眾疑慮不無關係。今時今日,黑客防不勝防,聲稱高度設防的金融機構也中招,更遑論普羅市民擔心血汗錢會被悄悄盜走。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不少網絡服務以收費便宜甚至免費招徠,可是最終卻以出售分析用戶行為數據,甚至把客戶私人資料直接出售作為營運補貼。前車可鑑,虛擬銀行如何建立低廉收費,同時提供足夠安全保障,是未來能否令用家受落的關鍵。

無可否認,虛擬銀行具有三大優勢,包括營運成本、在省卻人手下提供更多不同服務選擇,以及開戶也相對便利。以外國經驗看,虛擬銀行開戶僅花數分鐘,新客戶透過互聯網及手機開戶,直接省去銀行職員與見面時間,對未能親自到達銀行分行,或傳統銀行不願提供服務的小客戶有相當大的吸引力。

對於新開發虛擬銀行,傳統銀行反應冷淡,只有科技企業磨拳擦掌,不少放風要申請牌照。不過,香港是彈丸之地,只有七百萬人口,市場深度有限,況且傳統銀行服務成熟,滲透率高,眼裏尊貴客戶早已囊括旗下,若要在虛擬服務投入更多銀彈,以收集他們視為回報不高的用戶群,在成本效益考慮下或許真是百般不願。

發展虛擬銀行是必然趨勢,未來能否從下而上直接挑戰傳統銀行,還須拭目以待,不過推動虛擬銀行發展,始終要以存戶保障先行,當局切勿急功求成,把門檻定得過低忽視小存戶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