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債務風險不容忽視

近日有報道指旅遊勝地馬爾代夫陷入債務危機,無力償還拖欠中國約20億美元債務。無可否認,目前擁有逾3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中國,是地球上最大的金主,然而筆者認為中國內地的債務問題,其實是一個不能忽視的計時炸彈。

佔GDP比例大幅攀升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去年預警經濟隱藏系統性金融風險,承認企業高槓桿債務問題需解決。Shibor其後上升,如一年期的由4.4厘,升至4.7厘水平,反映市場的警覺性開始提高。

根據IMF早前發表報告提供的數字,目前中國債務佔GDP比例為260%,按該比率計算,其數值高達驚人的33.9萬億美元。自○八年金融海嘯爆發後,中央政府拋出了4萬億元刺激經濟政策,令過去十年中國經濟得以保持較高的增長率。由於市場資金充裕,不少低質量的投資項目都能夠以低息取得資金。

十九大報告中表示,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暗示寬鬆的貨幣政策已成歷史,預期未來中國的信貸融資成本將會逐漸提升。

筆者認為,一旦中國的債務違約數量增多,令投資者的恐慌情況升溫,在一環扣一環的情況下,高質量的投資項目及企業股份均會成為沽售套現對象,屆時資產價格將面臨龐大下跌的壓力。從投資的角度看,若現時考慮買入與中國相關的資產,亦應計算整體的債務風險才下決定。

富滙資本管理執行董事 趙文傑(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