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貨櫃吞吐排名恐續跌

今年一月香港貨櫃吞吐量181.4萬個標準箱(TEU),按年升9.2%,估計是由於農曆新年效應,出口商趕在二月農曆新年前出貨有關。

一月份香港全球貨櫃港排第五,外媒分析指,今年本港貨櫃吞吐量雖可延續去年復甦勢頭,但面對其他港口威脅,如排第六的南韓釜山港今年定下2,148萬個標箱的目標,全年勢超越香港,排第七的廣州今年亦發力,香港排名岌岌可危。

南韓目標增4% 或超港

至於環球貨櫃港形勢,連續八年成為全球第一的上海,全年目標衝上5,000萬個標準箱,較去年多1,000萬個標準箱。

韓媒引述釜山港灣公社(BPA)總經理禹禮鐘稱,受東南亞新興市場吞吐量增幅帶動影響,今年釜山港全年吞吐量目標增加4.4%,達2,140萬標箱。以此計算,將有望超過香港去年全年吞吐量的2,076萬個標箱,進身全球第五位。

廣州方面,一月完成貨櫃吞吐量180.57萬個標箱,按年增長24.4%,超額完成月度目標。廣州亦期望衝上今年吞吐量2,000萬個標箱的目標。

業界籲提升科研技術

對於其他港口來勢洶洶,香港付貨人委員會主席林宣武稱,香港每年都會出現「農曆新年效應」,因大部分中國港口都在春節期間休息,而貨物又趕出貨,貨櫃就會轉至香港,因此香港每年一、二月吞吐量都會上升。

面對釜山及廣州的挑戰,林宣武認為排名不重要,重要是香港能運輸更多高價值產品及提升高增值產業,加上香港與內地合作的大灣區有助發展工業。他認為,若要提升競爭力,港商要在科研方面提升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