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一帶一路」推動全球

在一三年九月和十月,國家主席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帶一路」之重大倡議,「一帶一路」涵蓋65個國家,覆蓋面積約5,539平方公里,約佔全球總面積的41.3%;涵蓋46.7億人口,約佔全球總人口的66.9%;區域經濟總量達27.4萬億美元,佔全球經濟總量的38.2%。

中國剛提出「一帶一路」時未得到國際高度關注,但經過四年的積極推動,中國已進一步把發展策略更具體地呈現在全球政冶和經濟當中。

在四年後的今天,只要細心觀察,不難看見中國透過「一帶一路」積極推展大型跨區域的基礎建設投資,帶動與歐亞大陸的經貿合作,從而建立中國成為全球政治及經濟發展的引領者。「一帶一路」已經成為國家中長期重要的發展戰略。中國去年對53個「一帶一路」國家的直接投資為145億美元,佔中國對外投資的9%。除了直接投資之外,跨境銀行貸款也是倡議的重點。

新市場消化過剩產能

至一七年初,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對「一帶一路」國家的貸款餘額,已超過1,100億美元。中國如此努力推動「一帶一路」,並將此寫入十九大報告,背後當然有極大的經濟和政治考慮。

從經濟角度看,中國近年出口表現雖然有所增長,但增幅顯然放緩,從一六年初至一七年底,只有三個月的出口總值超過2,000億美元,一八年一月出口稍見反彈至2,005億美元。

值得留意的是,○八全球金融風暴後,中國出口放緩主要歸咎於歐美經濟增長明顯下滑,但過往數年,美國經濟已重回增長,歐洲亦步入復甦周期,中國出口增長放緩已不與歐美市場的經濟周期拉上直接關係,利用「一帶一路」開展新的出口市場已是必行的一步。

更重要的是,中國的過剩產能已很難通過傳統的出口市場進行消化,而「一帶一路」沿線的新興市場國家和欠發達國家正好對基礎建設需求殷切,為中國過剩產能提供出路。

人幣結算增進國際化

不過,「一帶一路」建設將面臨很多風險,包括政治、債務及匯率等,當中最常面對匯率風險。如果「一帶一路」建設仍然使用美元或其他外幣結算,中國面對的匯率風險相當大。

相反,假若「一帶一路」建設盡量使用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相對而言,中國更容易把風險的管控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中國有極大誘因透過「一帶一路」拓闊人民幣的使用範圍,一方面減低匯率風險,又能讓人民幣國際化邁進一步。

此外,自中國在○一年加入世貿後,中國一直希望提升在國際及區域經濟的貿易和投資協定的主導權,今次牽頭提出及推動「一帶一路」投資,就是要跳出「世貿」的框框,建立中國領頭的國際政經新舞台,具體提升中國的國際話語權,「一帶一路」已不再是泛泛而談的政治口號,而是勢在必行的重要國策。

鄺志良

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及經濟學教授

作者:鄺志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