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新戰場 優化扶持追歐美

中國數以億計車輛在路上行走,廢氣污染嚴重,去年中央發表偉大理想,準備逐步以零排放的新能源汽車,全面代替應用石化能源的傳統汽車。近日新一輪新能源車補貼細則出台,政策進一步斜向技術領先企業、提高車企生產門檻,戰略目標明顯是要引導產業升級,追趕歐美車企作為未來發展方向。

財政部等四部委,剛發布《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政策通知》,在二月中起實施。一如預期,整體新能源乘用車、新能源客車的補貼金額降至原本七成,新能源貨車補貼金額則降至原來的四成,總體補貼金額下降。不過,政策也斜向擁有高技術門檻的車企,只要生產的電動車輛,電池密度及續航能力達到高標準,實際獲補貼的金額則不跌反升,中央此舉無疑是利誘新能源車產業,為改朝換代加把勁,既鼓勵車企投入科研,作更多的技術升級,也迫使濫竽充數、產出質素較低純以補貼支撐營運的低端車企,及早退出市場。

無可否認,新能源汽車要和傳統汽油及柴油汽車並駕齊驅,在達到同等性價比水平之前,政府對車企及消費者的補貼,主導着整個行業發展。中國電動車市場可謂平地一聲雷,政府不惜大撒銀彈作出補貼,去年的電動車銷售大增五成三,達到78萬輛,一躍超越歐美成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

中國向環境污染宣戰多年,但要保持經濟高增長,無可避免要藉提升國民收入,製造出更多中產家庭刺激消費,但中產階層追求生活質素,擁有私家車愈趨普遍。一一年至今短短幾年,全國機動車大幅飆升五成,至去年底已衝破三億輛關口,迫使中國不得不推廣新能源車,以壓抑溫室氣體排放。

眾所周知,電動車是國家戰略發展重要部署,但與歐美累積逾百年的汽車工業發展,即使中國汽車業急起直追,但在科技及產品質素上還有一段差距。可是,新能源車的橫空出世,正是突破傳統汽車頂尖科技由歐美車企壟斷的好時機。未來的汽車,不再單純的點對點運輸工具,結合網絡邁向智能化及自動駕駛,配合運輸系統大數據及雲計算技術,中國與歐美車企站在更接近的起跑線,反之在市場規模及電動車充電池生產技術上,中國反過來有一定的優勢。

中國為減排抗染,全情投入新能源汽車發展,對顛覆傳統汽車工業、推動甚至嘗試領導新一波汽車工業智能化不遺餘力,其超越歐美的決心更是無可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