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金融響警 全球最危

港股港樓持續暢旺,惟野村發表報告,指根據該行的風險預警系統,香港於60個早期預警指標當中,亮起紅燈的增至54個,佔達九成,情況比九七年更嚴重,繼續是全球32個國家或地區中最危,而聯繫匯率制度下,港息跟隨美息上升,恐成引發金融危機的導火線。

野村以五個範疇—─企業與家庭信貸對本地生產總值(GDP)比率、企業與家庭償債對收入比率、實際有效匯率(REER)、撇除通脹後樓價及股票價格,去預警一個經濟體十二個月內出現金融危機的風險。香港除股價一項外,全部顯著高於長遠平均水平,其中以信貸對GDP比率猶為顯著,較長遠平均高44.6個百分點。

聯匯制增添管控難度

事實上,國際金融協會(IIF)早前的報告亦提到,全球債務於去年首三季增加16萬億美元,至230萬億美元以上,其中香港非金融私人部門的負債升至歷史新高,其相當於GDP比重於一五年底至一七年第三季期間累升35個百分點,增幅為全球最大,主要由企業導致。

撰寫有關報告的野村經濟師Rob Subbaraman接受本報查詢時表示,儘管香港財政政策審慎,亦有實施宏觀調控措施,惟近期信貸依然亮警,原因包括低息環境下,樓價急速上升至過高水平並鼓勵投機,中資企業透過香港分公司舉債集資等。政府管理金融穩定的難度頗高,理由是港息與美息因為聯匯制度掛鈎,又有大量內地資金湧來香港,但他不認為香港要放棄聯繫匯率。

野村報告又指,中國繼續是全球32個經濟體當中風險第二高,惟亮起紅燈的早期預警指標已連續三季維持於37個。

中國調控風險漸見效

Rob Subbaraman稱,中國控制金融風險的措施漸見成效,近期表現令人鼓舞,若繼續調控樓市、降低債務累積速度及清減過剩產能,亮警指標可望下降,惟當局不能掉以輕心。

IIF數據則顯示,中國債務對GDP比率去年首三季內僅增2個百分點至294%,非金融企業債務更是一一年以來首次下跌,跟經濟增長和通脹上升有關。

恒生銀行首席經濟師薛俊昇不認為香港短期內會有金融危機來襲,指外圍經濟今年依然有望理想,近年香港債務上升,跟經濟周期向上人們增加借貸有關,淨資產變化其實不大,況且地產相關借貸多用於自住而非投資,企業賺錢及失業率低則代表償債能力有保障。

他續指,儘管聯儲局自一五年來已加息五次,惟資金亦充裕,致使資產價格保持強勢,港匯仍未跌至觸發加息的弱方兌換保證。就算港匯跌見7.85,金管局還可以透過購買外匯基金票據和債券等注入流動性,又相信日後加息的心理影響會大於實際。

值得一提的是,IIF提到,環球債務高企或限制央行的加息步伐,其中美國、日本、英國和巴西政府還債能力已顯著倒退,若更多國家與美國鬥減稅,政府債務及財政的可持續性更令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