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論縱橫:「港股A股化、A股港股化」屬假象

自從香港與內地股市互聯互通以來,兩地市場一直都有一種擔心,那就是「港股A股化」。由於香港市場比A股市場成熟,所以人們倒是並不怎麼擔心「A股港股化」。如果真是「A股港股化」,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不過,不論市場擔心也好,不擔心也罷,從今年的行情演變來看,「港股A股化、A股港股化」似乎成為一種現實,至少從表面上看起來是如此。最明顯的表現是,香港股市炒作以騰訊控股(00700)為代表的高科技股、新興產業類股票,最近騰訊股價達到410元以上,市值曾突破4萬億元,成為全世界市值第五高的公司。

這種對高科技股、新興產業類股票的炒作,似乎應該是A股市場的屬性。

跟隨國際市場主流

至於A股市場,今年上演的是「漂亮50」行情,炒作的是藍籌股,包括金融股在內的大盤藍籌股受到市場追捧,業績成了市場炒作的一根紅線。這種對大盤藍籌股的炒作,對業績的追捧,彷彿是港股曾經的印記。如此一來,「港股A股化、A股港股化」的現象不可避免地出現了。

不過,這其實是一種表象。不論是「港股A股化」、還是「A股港股化」,這其實都只是很表象的東西,而透過現象看本質,「港股A股化、A股港股化」其實只是一種假象。

實際上,港股對騰訊的炒作,並不是A股化,而是國際化。放眼國際市場,對科技股,對新興產業類股票的炒作,其實是近年國際市場的主流。

這一點,在美股表現得非常明顯。像美國股市一再創出歷史新高,就是緣於對蘋果公司、Google、微軟和亞馬遜等科技股、新興產業股的炒作,包括中概股的阿里巴巴、網易、百度、微博及迅雷等也都有上佳表現。因此,港股對騰訊的炒作,只是踏準了國際市場的節拍,而並非是港股A股化。

即使「A股港股化」,也並不是A股走向成熟的標誌,而是一種迫不得已,是A股市場的一種尷尬選擇。

這種表現至少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方面是A股市場缺少BATJ這樣的科技股龍頭或新興產業龍頭,這反映出來的是A股市場發行制度上的一些缺陷。好公司不能在A股上市,而垃圾公司卻紛紛登陸A股市場,這就使得A股市場難以跟上國際市場的節奏。

買藍籌仍不離投機

另一方面是,目前A股市場的科技股、新興產業股的估值偏高,炒作得不到市場支持。由於A股的投機炒作,各種題材股的估值都炒得很高,那怕近兩年這些股票的價格大幅回落,但估值仍然不低。

以科技股、新興產業股匯集的創業板為例,上周末的市盈率水平仍高達50倍,仍然高於已走了近九年牛市的納斯達克市場的市盈率水平。估值的偏高,使得A股科技股、新興產業股的炒作難有延續性。

此外,A股對藍籌股的追捧並非是基於價值投資的需要,而是「價值投機」的結果,市場炒作的目的不是為了從上市公司獲得回報,而是賺取二級市場差價,這種炒作在本質上與對各種題材股的炒作沒有甚麼區別。而且這種對藍籌股的炒作也是基於IPO的需要,通過對藍籌股的炒作來推高指數,以確保IPO的順利進行。

可見,A股對藍籌股的炒作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A股港股化」。

獨立財經評論員 皮海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