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匯局經費惹關注

上市公司頻出事,政府有意藉擴大財匯局權力,加強監管上市公司核數師,冀今年內向立法會提交有關上市公司核數師監管制度改革的修訂條例草案。據悉,現最大分歧是業界認為擴權後財匯局經費水平「開價」太高,至今仍未達共識,直言年底前提交草案或有難度。

政府接受查詢時就維持在今年內向立法會提交草案的目標。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發言人指,有關財匯局的權責、年度經常開支預算等,會在提交草案時一併公布。

監管草案年內難提交

消息指,財匯局擴權後首年經費「開價」或較去年經費增逾兩倍,按財匯局去年獲撥款2,936萬元計,即提升職能後的財匯局首年經費「開價」約8,808萬元。惟財匯局將來只規管約40多間核數對象為上市公司的核師數行,故業界認為經費「開價」太高。有關開價亦高於現時會計師公會懲處及定期巡查上市公司核數師的相關監管費用。而且這只是首年經費,不排除將來會「愈來愈高」。

現時財匯局經費由四個機構,包括政府、香港交易所(00388)、會計師公會及香港證監會出資。新制度下政府建議向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核數師及證券交易(即股民)三方按同等份額徵費,並擬設立新徵費。不過,因市場反對,據悉研究將攤分費用比例依次改為25%、25%及50%。

消息指,政府現時要支付財匯局25%經費,按最新攤分比例建議,只是將其25%轉嫁至投資者。業界對此仍有保留,若財匯局經費金額減少,有關比例的爭議會相對較少。

會計界立法會議員梁繼昌指,財匯局將來經費及攤分比例,仍未完全有共識,其中業界認為擴權後財匯局首年經費開價近九千萬元「太貴」,他認為有調低空間,相信經費是目前唯一令討論未達共識主因。他指,年底前提交有關草案「有困難」。

上市公司拒再分擔

對於上市公司將攤分財匯局經費的比例或由三分一,調整至25%,上市公司商會總幹事黃明偉指出,「總好過之前」,但認為上市公司已付上市費、核數費,沒理由要再由上市公司分擔。

金融服務界立法會議員張華峰指,「財匯局經費應大部分由政府支付,投資者最多只佔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