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不振通脹疲 中美經濟隱患多

一直以來,經濟好,股市好,振興消費,隨之通脹復燃,為防物價失控,央行收緊貨幣政策作出調節,完成一個經濟與貨幣政策循環。可是綜觀世界兩大經濟體系,美國與中國的通脹數據,都呈現似有還無的狀態,央行只懂因循傳統貨幣政策,似已不適用於現今經濟新環境。近日全球股市狂熱,反映炒家看到央行死穴,在通脹疲軟下收水有心無力。

聯儲局主席耶倫說過,今年美國經濟最大的意外,就是通脹持續疲弱,不過,為了完成任期利率正常化,為四點五萬億美元的聯儲局資產負債表瘦身,惟有不斷自圓其說,以低通脹僅屬於「暫時性」為由,繼續未完成的任務,即使耶倫看錯,到了明年二月,自然會把問題交予新主席。

上周五美國公布的通脹數據,九月撇除能源及食品後的核心通脹,按月僅升百分之○點一,年率也只升百分之一點七,與近五年的低位百分之一點六,僅一步之遙。

再看聯儲衡量通脹水平的核心個人消費支出指數,進一步跌至百分之一點三,與聯儲局百分之二通脹目標愈走愈遠。鷹派即使聲嘶力竭,預告年底及明年會加息一次及三次,可是市場上信服者卻是少之又少。最新利率期貨顯示,聯儲局在十二月會議有七成四機會加息,卻絕非必然。

低通脹問題並不是美國獨有,中國也面對同樣情況,九月的CPI升百分之一點六。今年內,已連續多個月低於市場預期,物價已持續八個月不到百分之二的安全區域。針對全國官民債台高築的問題,近年中央急於推動金融去槓桿,同時收緊房地產調控力度。另一邊廂,中央鼓勵銀行泵水支援普惠經濟,剛開出明年初降準的期票,打兩手牌,既想收水又怕經濟承受不了陣痛,已是路人皆見。

金融海嘯轉眼十年,全球央行靠大水猛灌,避過經濟大蕭條,可是全球產能過剩,電子商貿冒起,也使環球經濟進入低增長、低通脹的新常態。近日環球股市狂牛蹤影處處,華爾街股市固然站穩歷史頂峰,甚至亞洲市場也直奔本世紀高位,無視美國加息、縮表,及中國為社會債務泡沫收拾殘局,全球流動性轉向的風險。

深信通脹未成氣候,央行講多做少,甚至隨時轉向放水救市,炒家一廂情願相信,繼續火中取栗,賭央行會就低通脹投鼠忌器,一旦事與願違,股市泡沫爆破,踩鋼線的股市玩家隨時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