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創新商機大 追上時勢未為晚

近年來,港府對於推動金融創新愛理不理,任由民間企業自行發展,以致跑輸亞太區主要競爭對手。昨日,金管局終提出七項金融創新措施,以助香港邁向金融科技新世代,雖然有感後知後覺,但總算是有個開頭,向前踏出了一步,望能隨後趕上,發掘更多商機!

綜觀公布的新措施,其中包括准許引入虛擬銀行,以及明年推出快速支付系統,屆時只要擁有手機號碼或電郵地址,就可以隨時隨地以港元或人民幣支付消費,這對於金融企業及普羅大眾來說,無疑是龐大機遇,亦是大勢所趨。

其實,今次金管局的建議僅稱得上是追趕形勢。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亞洲首屈一指,獲冠以「紐倫港」之名而沾沾自喜,但在金融創新上卻姍姍來遲,早已跑輸內地、南韓、新加坡等競爭對手,如今印證了早前所謂的系統風險,只是思維上落伍而已,幸而亡羊補牢,未為晚也。

隨着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所謂「新經濟」已絕非純粹利用手機上網或網上購物。大型科企之所以成功,是憑藉其敏銳的觸覺,建立起網上平台把人與人連接起來;而供應商則利用「大數據」建立物聯網;消費者則不需要拿現鈔付款,造就虛擬貨幣及移動支付盛行。

既然新世代已變成網絡主導,實體次之,順理成章也會衍生虛擬銀行、快速支付等金融創新系統,最終一定會出現由政府主導開發的嶄新虛擬貨幣,屆時實物現鈔將不再是主要交易媒介。問題是政府要有開明思維,有承擔肯做主導,帶領民眾走出第一步。

無疑,港人生活便利,大型商場林立,可輕易地逛街購物,加上物流成本高昂,市民於網上購物,然後等待快遞送上門的情況不多。但在內地、外國卻比比皆是,客觀環境加快了當地金融創新步伐,例如瑞典的現金使用量已大幅下跌,令當地央行有迫切需要研究應否發行數碼現金。

事實上,俗稱「央行之母」的國際清算銀行近期也預告,全球央行未來將會針對消費者發行「央行加密貨幣」,其最大好處是與實物現鈔一樣,具有匿名的優點,又能令大眾有信心,因為央行會保證這些虛擬貨幣是安全及可靠。

面對金融創新,有外國資深銀行家警告,未來五年恐有三成銀行業職位消失。不過,同時間亦會創造眾多新職位。常言道:「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全球各國都在追趕「新經濟」、推動金融創新,港府更是責無旁貸,主動出擊才能力保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重拾經濟高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