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看好大中華區收入

愈來愈多中資機構於香港設立業務,渣打銀行(香港)大中華及北亞洲地區(GCNA)金融市場主管兼董事總經理陳銘僑表示,未來五年大中華及北亞區將成為集團最主要收入來源,金融市場業務於往後五年的利潤增幅,勢可達高單位數。他坦言渣打集團(02888)最艱難時期已過,未來會不停增聘人手擴張業務。

新團隊攻債券產品

陳銘僑今年初始接掌GCNA區的金融市場部,他表示,過去幾年銀行縮減人手的趨勢已經逆轉,目前該行香港交易室(炒房)約有300名員工,隨着近年來香港設立財資市場中心的企業增加,帶動投資需求,預計未來五年大中華區將是集團最主要業務收益來源,該行會持續增聘人手,坦言「現時不開始布局,會慢人一步」。

外匯及利率交易一直為渣打的主打業務,佔全球金融部收益約85%。陳銘僑表示,相對而言,債券投資佔比較低,眼見今年香港客戶對二手市場債券買賣需求大升,特設新業務團隊,冀增加債券產品佔比並滿足客戶需要,客源主要為互惠基金及私人銀行客戶。他透露,由於香港的中資客戶愈來愈多,當中不乏中資客戶於離岸市場買入內地企業債券。

企業發債量或見頂

不少企業認為息口見底,想趁低位發債集資,今年香港債券市場發行量明顯較往年活躍。陳銘僑指,發債量已達較高水平,「要發債的今年已趁低息發了」,預期明年持續高增長的機會不大,但他相信,未來香港仍會是內地發債企業的首選地。

債券通於七月開通以來,除了首日成交達70億元(人民幣‧下同),其後平均每日涉資僅15億至30億元,陳銘僑認為,只要做到貨銀兩訖(DVP)及釐清稅務問題,明年初起每日成交達50億元以上,應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