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美國聯儲局縮減資產負債表勢在必行,惟亞洲區國家外匯儲備相當充實。當中,印度外儲突破4,000億美元,南韓、台灣、泰國及印尼外儲均創下歷史最高水平,中國外儲連升七個月,八月份達3.09萬億美元,意味亞洲央行更有能力抵禦聯儲局「縮表」可能引發的波動。
分析認為,這是一個精密的防守策略,由於聯儲局蓄勢「收水」,增加新興市場資金外流風險,因此有需要戒備。回顧一三年,時任聯儲局主席的伯南克暗示減少買債,引發亞洲資金外流風險,對亞洲貨幣構成巨大下行壓力。由於投機者拋售盧比,印度央行成為當時的主要受害者。
不過,如今情況已大不相同。追逐回報的投資者受印度的高實際利率、穩定的盧布及當地經濟改革的承諾吸引。今年來,外國投資者向印度債市投入超過200億美元,並向股市投入65億美元,支持盧布兌美元累漲近6%。
亞洲區大部分國家情況類似,強勁的經濟增長及誘人的回報,深深吸引投資者,儘管聯儲局今次加息周期已加息四次。事實上,印度與印尼上月不約而同減息,反映兩地央行對於抵禦聯儲局「縮表」頗有信心。
有別於其他亞洲國家,日本過去數十年經濟持續呆滯,削弱當地證券回報,但自日本於一一年入市壓抑日圓升值以來,當地外儲企穩於約1.2萬億美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