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谷中國製造 首要提質洗底

近年中國大力刺激內需,推動資本市場發展,傳統的製造業相對遭冷落。不過,國務院總理再為中國製造業長遠戰略發展定調,揚言要走中高端之路,為長年中低端打滾,只靠勞動密集食胡的中國製造業來個大革新。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製造業締造的驕人經濟成就毌庸置疑,但隨着人口紅利漸失,勞動力成本上升,以往密集而廉價的勞動力優勢沒落,更甚的是金融海嘯後產能過剩,消費不足困擾環球發達國家,而依重出口的中國製造業亦漸漸失去競爭優勢。

近日,國務院總理召集企業領袖交流,既傳達中央戰略目標,也藉機聆聽業界遇到的難題及要求。一方面強調要將處於中低端、大而不強的製造業,作出根本的提質升級,沿着「中國製造2025」目標,引入創新及資訊科技,推動產業升級,淘汰落後產能,加快新舊交替,政府則會提供稅務優惠,鼓勵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及風險對沖,反映中央着心着力也着急。

一直以來,中國出口以價廉而馳名於世,但隨着其他發展中國家及新興市場崛起,沿海城市廉價勞動力耗盡的中國,在人民幣匯價升值下,國貨出口優勢不斷收窄。世界在變,全球經濟一體化,大家貨比三家,鬥平鬥賤的中低端製造業已遇到樽頸,可惜中國在創新及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不足,高不成低不就,製造業邁向中高端的構想,荊棘滿途,也事倍功半。

踏入廿一世紀,資訊科技發展遍地開花,自動化及機械人應用日趨普及,勞動力密集行業遭受威脅。中國電子學會報告指出,今年全球機械人市場規模預計將達232億美元,過去五年平均年增長一成七,製造業不再假手於人,繁瑣重複工序交予不會生病、不會要求加薪的機械臂代勞,已是大勢所趨。無疑,中國經濟要持續發展,就必須因勢利導,迎難而上加速升級轉型。

無可否認,中國製造業升級障阻重重,這與政府扶持不足有關,可是製造業短視求搵快錢,長期抄襲模仿而缺乏研發創新也難辭其咎。目前環球需求疲軟,發達國面對就業不足,勞動力閒置,愈益敵視中國製造業,觸發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也令中國發展智慧製造所需的海外技術及併購遇到更大的阻力。

中國製造業要可持續發展,經歷升級陣痛無可避免,須有打掉門牙連血吞的心理準備,先求質而後求量,汰弱留強,才可洗脫劣質貨品的形象,進一步提升經濟發展的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