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發展須變革 集思廣益莫自困

港交所為設立創新板的框架及創業板改革進行諮詢,市場毀譽不一,尤其具爭議的同權不同權,以及為新經濟企業度身訂造的創新板,支持與反對各有理據,莫衷一是。不過,近年本港金融業逐步被區內對手趕上,再無蹉跎歲月的本錢,集思廣益往前走才是長遠保住金融中心招牌的自強之道。

今次諮詢,最受關注的是打破同股同權的傳統,建議增設創新板,為同股不同權企業來港上市開綠燈。事緣一五年香港基於維護所謂市場傳統而把阿里巴巴上市拒諸門外,促使其轉到美國掛牌,並且發光發熱。對於當日決定使得肥水流向別人田,不少股市持份者至今仍未釋懷。

千禧年之後,環球經濟翻天覆地,資訊科技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染指衣食住行各個領域,反觀舊經濟產業逐漸淪為食老本,失去活力,資本市場情況更甚,高新科企取而代之猶如會下金蛋的雞,在股市呼風喚雨。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每日天量交投,市值與香港股王騰訊分庭抗禮,香港只能自嘆走寶,今日就算修改遊戲規則,寄望美國上市的一眾中資科企回心轉意,那怕是第二上市也在所不計。講到底,股市利益至上,撇開錢,沒有永遠的不可能。

事實上,市場對設立創新初板與創新主板意見分歧,支持的固然想一步到位,認為索性不作標籤,直接把合資格的同股不同權新經濟企業,一視同仁地送往主板掛牌,不以投資者背景作為分隔的防火牆。不過,近年港股上市公司質素每況愈下,上市後業績迅速走樣,圈錢散水的老千股比比皆是,原意扶持初創企業的創業板,反而淪為啤殼天堂,難免令人對創新板產生疑慮。

無可否認,港股市場不缺創投資金及集資平台,只缺優質新經濟股份,增設創新板難免遭質疑疊床架屋,與現有主板及創業板的職能分工模糊。在第二上市問題上,也令人感覺香港淪為次級市場,變相地把監管工作假手其他交易所,種種的疑問,在支持與反對壁壘分明下,相信難達共識,港交所諮詢方案能完整過關的機會極微。

港股市場故步自封多時,尤其回歸後着力與內地資本市場融合,好處雖不少,但也換來日益A股化的問題,期間錯失不少發展機會,近年在吸引及管理私募基金與對沖基金方面,已被對手新加坡拋離。今次港股改革意義重大,因時制宜配合國際資本市場作出變革,方為保持競爭優勢,維持亞洲金融中心地位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