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基金飲得杯落

有投行曾預期,水資源基礎建設支出總額於二○三○年將達到7.5萬億美元,平均每年的支出約5,000億美元。這主要是因為水務行業的營運模式已與科技結合,新水務營運技術推出後,可有效改善企業及家庭用戶的用水量。

以新加坡為例,當地自來水的情況與香港相近,也是不能自給自足,嚴重缺水,除靠降雨儲水之外,主要依賴馬來西亞進口水源才能滿足國內的需要。但新加坡在用水方面其實存在很大的危機,就是與馬來西亞的供水合約只是維持至二○六一年,據了解,雙方將不會再續供水合約。

企業開拓更多商機

目前,新加坡的水源來自四個方面,包括降雨、鄰國進口、新生循環水及海水化淡。政府長遠規劃,至六○年水務科技供水比重可達到85%。除海水化淡外,也致力於製造「新生循環水」,據了解,有關新水務科技比重已提升到國內供水量的40%。

此外,內地政府也有推動水務科技,目標致力改善企業的環境污染問題,對企業無疑是有一大壓力,但對企業營運也是一大轉機。根據「十三五」計劃,目標在二○年前減少用水量達23%,也宣布耗資2萬億元人民幣去解決水污染問題,以及花費70億元人民幣發展海水化淡廠。

隨着水務行業引入更多新科技,將有效帶動水務行業的生態及營運發展。與其他行業基金比較,水資源基金的波動程度遠低於科技及生物科技等其他行業型基金,投資者可考慮將水資源基金納入投資組合內,以捕捉其長期增長,也有助平衡資產配置。

國際金融財務策劃師學會 鄺紫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