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人行為何怕「無現金支付」?

最近中國強化監管支付業務的政策可說是一浪高一浪,八月十日又傳出人民銀行約談螞蟻金服等營運商,明言在宣傳中不得有「無現金」字眼。

因為,八月初支付寶推出第一個「無現金城市周」,微信也開啟第三年的「8.8」無現金日活動,引起監管者的注意。媒體引述人行內部人士稱,人行近日已對各分支行下發通知,指最近部分無現金支付宣傳主題和做法干擾了人民幣流通,容易造成公眾較大誤解。儘管對此有闢謠,但無風不起浪。

兩公司壟斷市場

內地網購、電子商務快速發展,使網絡支付業務爆炸式增長。人行資料顯示,去年非銀行支付機構累計網絡支付金額99.27萬億元,同比增長一倍。又有資料顯示,中國協力廠商支付規模在一○至一六年間擴張逾74倍。中國網絡借貸未償還貸款餘額在一三至一六年間擴張逾36倍,年均複合增長率達230%,增長趨勢可謂前所未見。

網絡支付已滲透到國民生活的每一個層面,而市場又被兩大商業機構所佔有。以交易規模計,今年首季支付寶佔市場份額達54%,微信財付通市佔達40%,二者合計佔了整個市場的94%。如此龐大金融交易業務,只是為兩大商業機構所壟斷,現有政策下,人行基本上鞭長莫及。

現行網絡交易不需要經過人行的跨行清算平台,自行連接銀行完成交易。銀行只能看到這些公司備付金帳戶的資金進進出出,但未必知道資金從哪裏來,亦未必知道流向哪裏。網絡支付業務不僅能夠變相規避金融監管機構的跨行清算業務的監管,而且也能夠把交易資料變為其私人產品,讓人行無從掌握。

數據成為搖錢樹

這衍生了幾個大問題:一是金融體系中,任何一家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無論如何強大,人行都是整個金融體系及市場的最後擔保人。人行自然有權知道這些交易的錢是從哪裏來,又流向了哪裏。這既可保證移動網絡支付市場有效運行,也盡可能減少各種違法活動。

現在市場質疑的是,移動網絡支付市場業務通過網聯平台處理會不會弱化這個市場的金融創新?對此有兩點要關注:一是當移動網絡支付業務快速發展衝擊商業銀行利益時,人行是否會出手妨礙這種發展;二是當人行成了這個市場規則制訂的主要話事者,會不會損害消費者的利益。

第二個重大問題就是,在大數據時代,移動支付業務產生海量資料。這些資料是寶貴資源,因為數據建構了移動網絡支付市場基礎的使用者生態,從中可以了解顧客的消費需求和生活習慣,對於金融科技來講,就是一座正待挖掘的寶庫。

如何讓這些資料轉化為公共資訊,是強化網絡支付業務監管最為重要一點。否則,如果這個金礦為少數商業機構所壟斷,既阻礙未來金融科技的發展,也將嚴重損害整個社會大眾的利益。因為當前中國金融科技發展最大的障礙,就在於沒有建立起為全民服務公共資訊平台。

易憲容 

青島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當代內地著名經濟學者,原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以敢言著稱,有「房地產平民代言人」的稱號。易氏擁有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學博士學位。

作者:易憲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