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論滬港:遏制資金外逃 需要釐清謬誤

昨日商務部官員在介紹內地上半年外經貿運行情況時,特別提到內地企業非理性對外投資得到有效遏制。究竟甚麼是非理性對外投資?中央政府是否已經成功「遏制」資金外逃?

商務部指出,在一六年若干企業非理性對外投資問題較突出,商務部已開展了真實性、合規性審核。當中,商務部更特別提到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領域的對外投資,中央政府建議相關企業需要審慎決策,防範風險。

上半年內地對外直接投資下降了近43%。針對對外投資額的下降,商務部是否採取了調控措施「遏制」資金外逃?

對外投資有所下降

仔細觀察數據,今年上半年內地對外直接投資同比下降,存在去年同期基數較高的因素。此外,還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今年內地經濟狀況向好,去年還存在若干不確定性,但自今年上半年開始,各種經濟指標都向好,不少重要的經濟指標還超過了預期。內地容易賺錢,對外投資的意願就減弱了。

二、國際投資市場則存在不確定因素,不少國家保護主義抬頭,加大對外資安全審查等,都阻礙了內地資金的進入。

三、中央政府出台了若干調控措施,推動引導企業對外投資更趨理性,特別加強了對外投資的真實性和合規性審核,引導企業投向實體經濟。

整體而言,內地一直鼓勵有實力、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政策沒變,也不會變。但針對「走出去」,除了要符合內地法律法規、國際通行規則,更須考慮市場原則,開展真實、合規的對外投資。

無論如何,內地今年上半年對外投資出現42%的下降,的確惹人關注。不過,一個國家對外投資出現短期波動乃正常的。德國一六年對外投資按年下降了63%,但沒有引來國際上的負評。

內地對外投資一直增長很快,大家習以為常。特別是,去年有一家企業的對外收購項目達460億美元,佔到去年新增對外投資額的82%,今年沒有這類型項目,統計數據就明顯下調了,故此市場必須用平常心看待短期波動。

避免出現金融風險

內地目前處在特殊發展階段,資本項目尚未實現完全可兌換,政府對跨境投資進行適當的管理和規範引導十分必要。從宏觀上看,任何一個國家都要避免跨境資本流動的「大進大出」,保持金融穩定、避免金融風險至關重要。

從微觀角度出發,內地企業對外投資歷史短、經驗不足、人才不足,以往不少對外投資淪為負面教訓。故此,中央政府對企業進行適當的提醒、適當的引導,有助於企業能夠更加全面地評估和規避對外投資的風險,提高對外投資成功率。

儘管國際市場或演繹這些規範管理的措施為「遏制」資金外逃,但筆者認為中央政府仍在鼓勵「引進來」和「走出去」,估計中央政府支持內地企業對外投資的政策方向不會變,中國仍將保持作為一個理性的對外投資大國,「遏制」了的,只是非理性資金的外逃。

資深投資銀行家暨中國人民大學講座教授 溫天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