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通快遞:IPO節奏放緩 屬短期現象

自去年底以來,由於二級市場出現了波動,監管層適度調整了新股發行節奏,明顯放慢了IPO審批速度,平均每周通過IPO已降至個位數,就連審核擬上市企業的速度也在放緩。尤其令人深感驚訝的,是七月十二日中證監審核5家IPO申請企業,僅萬兩家企業順利過會。

根據中證監近半年多以來的表現,嚴把發審質量關的監管基調還將保持長期不變。統計顯示,截至六月三十日,中證監審核了275家公司首發申請,37家被否,否決率13.45%,若算上終止審查的54家企業,以及取消、暫緩審核的12家企業,今年以來IPO的通過率降至69%左右。一六年全年的發審通過率為91.48%,被否企業數為18家。

嚴防企業粉飾業績

隨着中證監持續提高發行監管工作的透明度,督促發行人和中介機構歸位盡責,提高首發企業申報質量,進一步強化發行監管,嚴格審核,在嚴防企業造假的同時,嚴密關注企業通過短期縮減人員、降低工資、減少費用、放寬信用政策促進銷售等方式粉飾業績的情況。

在這種監管趨勢下,還將有更多存在「問題」的企業在IPO時被淘汰出局。不過,廣大企業及投資者也不用過分擔心,放緩也可能只是一種短期現象;從長遠看,IPO常態化節奏及其趨勢還是不會變的。

隨着市場企穩,新股供給有望回歸此前水平,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新股發行速度仍將維持現有每月20至30家的水平。監管也將繼續完善訊息披露制度和投資者保護制度,把穩定市場作為修復、發展市場的基本前提,對IPO進行改革提高A股的市場化程度也將是一種必然趨勢。

蒙混過關隱患更大

同時,也要客觀理性看待IPO節奏放緩,放緩IPO監管部門其實心裏也有苦衷:其一,目前申請IPO企業雖然多,但良莠不齊,不從嚴審查、不提高上市准入門檻,會讓一些業績弄虛作假的企業蒙混過關。這樣的企業IPO愈多,愈不利於資本市場生態建設,可能對股市帶來更大的隱患。

因而,與其讓業績造假的公司混迹IPO,待形成一定問題之後再去嚴厲監管,並採取措施戴帽甚至摘牌給廣大投資者造成不可挽回的經濟損失,不如現在嚴格把關,將不符合要求的企業擋在IPO大門之外,這既是對中國資本市場生態構建的負責,也是對廣大普通投資者利益的負責。

其二,IPO節奏放緩,也因資本市場建設的體制機制存在一定缺陷影響所致。在資本市場體制機制沒有徹底完善和監管沒有全面到位之外,監管部門也須量力而為,將IPO速度控制在一個合理適度的範圍之內,把質量差的企業堵塞在大門之外,可讓當局從繁雜的日常基本監管事務中解脫出來,把大量精力用在市場制度及監管機制建設上。

其三,監管層有意調節新股供給,也是釋放穩定市場信心的一種變通方式。前段時間,廣大投資者把股市持續低迷震盪,歸咎於IPO速度過快,稀釋了資本原有價值,畢竟資本市場資金總量在一定時期是相對穩定的,也是有限的,過多企業進入無疑降低了民眾所持股票的市值,引來不滿。

對此,監管當局放緩IPO節奏不能說與此無關,這也表明當局在IPO節奏上更加考慮到了社會和諧和民眾的感受,根據社會各界情緒來適當調節IPO速度也是一種人性監管方式的重要表現。

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莫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