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論滬港:內地經濟有幾「真空」?

內地經濟正處於新舊轉型期,增長能否持續?一直是投資市場關注的焦點。究竟內地經濟只是被「唱空」,還是真的處於「真空」,內地學者就此話題亦激辯不休。

在五月底,有國際評級機構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站在內地的角度看,內地經濟是被「唱空」。相關機構認為內地實體經濟債務規模將快速增長,由於相關經濟改革措施難見成效、政府只能繼續透過刺激政策維持經濟增長速度。

對於被「唱空」,其實並非甚麼新事物。在○八年金融海嘯後,不同的國際評級機構及外資投行不斷高歌中國經濟即將「崩潰」,甚至是「斷崖」,國際投資市場也被這股「負能量」佔據。

下半年增速將放緩

國家經濟是否處於這種緊急生死存亡的邊緣?那麼我們就要看看國家經濟目前的狀況。國統局在周三將公布五月規模以上工業生產月度報告、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月度報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月度報告等多項宏觀經濟運行數據。參考內地估算,由於需求走弱,工業生產和投資等數據將出現回落。年內經濟同比增長速度的高位很有可能已經出現,下半年的內地經濟增長速度或將低於上半年。

這是否代表內地經濟處於「真空期」?我們再倒推一個月看看,參考四月份數據,內地工業增加值正在增速,而民間投資增速等主要指標則有所回落,但這主要是對比去年的基數,並非實質經濟的變化,國民整體經濟「穩」的主調並無變化。

收緊信貸防範風險

不可否認,內地經濟處於新舊轉型期,新動能尚未能取代舊動能,但這不代表經濟增長不具備可持續性。故此,市場必須擺脫傳統GDP論成敗的舊觀點,以新角度看內地經濟未來的空間及後勁。

進入下半年,內地經濟當然不是無驚無險, 人行收緊了貨幣的大閘,內銀在五月份同業存單餘額大幅減少,意味着內銀在金融市場的融資出現了萎縮,這也意味着金融去槓桿已經從收緊貨幣進入到收緊信用的階段。故此,內地下半年經濟的確存在短期下滑風險,若實體經濟受打擊,A股難免亦受影響。

資深投資銀行家暨中國人民大學講座教授 溫天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