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市場出現分化的行情,低估值的大藍籌股股價扶搖直上,高估值的成長股則掉頭向下。踏入一七年第二季以來,市場分化更出現了極端的情況,除了少數「漂亮50」(Nifty Fifty)概念股屢創新高以外,其餘個股就普遍下跌。我們應如何理解這種市場態勢,以及把握相關的投資機會呢?
四月中旬以來,市場進入調整期,監管趨嚴和去槓桿化持續推進,令私募基金業績同樣陷入泥潭之中。雖然部分私募在五月仍創出較好業績,但行業整體平均表現卻是負1.15%,仍有正收益的比例不到三成。
自○九年以來,中小市值公司的表現搶鏡,尤其是對一眾殼公司來說,堪稱超級大牛市,讓價值投資者一度無所適從。究其原因,在於A股並不是一個市場,而是無形中有兩個市場,並且有着完全不同的遊戲規則。
第一個市場的遊戲規則,是「事件驅動加制度套利」,最典型的就是殼公司,炒家在一二級市場間做價差套利,就可以賺得盆滿缽滿。除了極少數的真正成長公司,大部分受市場追捧的公司,僅僅是因為其「殼的價值」。
第二個市場的遊戲規則,則依然是基本面和估值,這同港股、美股等全球主流資本市場的遊戲規則差別不大。事實上,在○八年以前,以及一六年以來,這種價值投資理念同樣適用於A股市場。
雖然A股整體估值看起來並不便宜,但大部分泡沫都在第一個市場,第二市場中的大部分公司,估值水平和海外主流市場相當。隨着近期貴州茅台(600519.SH)、美的集團(000333.SZ)、格力電器(000651.SZ)等績優股的股價屢創新高,關於「漂亮50」和價值投資的話題也變得熱門起來。
接下來的投資策略,其重點將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得益於資產負債表修復的企業;二是得益於行業集中度提升的企業;三是受益於結構性改革的機會。
在內行人看來,中國資本市場正在迎來中長期的重大變化,始於○九年的「事件驅動加制度套利」的模式或將壽終正寢,傳統的價值投資理念回歸成為主流,市場也將回歸於真正的價值創造,A股市場將迎來八年來的最大變局。
中期來看,在金融去槓桿化對於無風險利率的壓制消散之前,A股市場出現大升的機會不大,因此管理好收益預期至關重要,倉底配置股份應繼續堅守景氣板塊和市場拐點的方向。
中資基金經理 姚遷(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