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借一帶一路培育新血

親自策劃和推動的首屆全港中學生比賽在周末成功舉辦,主題為「《一帶一路‧與我何干》綜合能力比賽」,更獲候任特首親臨打氣。參賽者是年僅十多歲的中學生,他們的表現、對「一帶一路」的了解都令人讚嘆不已。

政策須新視野推動

「一帶一路」絕非完美無瑕,尤其未成熟的政策,問題必多。上月底又傳出負面新聞,委內瑞拉高鐵已成廢墟,又一中國投資慘變炮灰,相關企業股價受壓。對於一個無限想像的宏偉藍圖,帶來千載難逢的危與機年代,它需要的是具備新視野、能處理新世界能力的各行各業人士、年輕一代。

雖然「一帶一路」挫折頻生,但是同時在不同地方開始萌芽成長,多個個案逐一體現貢獻。投資高達25億美元的「中緬油管」,經歷多番波折,終於在上月重啟,原油從中東渡過印度洋直接上岸(見圖),穿越緬甸送達雲南。中國十年內開通三大油管,減低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

強化團隊 提高效益

緬甸油管遇上的困境,表面原因是民間環保團體反對;委內瑞拉的高鐵事件,看似是由於該國缺乏資金和市場需要。兩個基建個案都反映國際企業需要更全面的團隊,專業以外,也要透徹掌握不同新興市場的政經和文化,甚至具備異地營運技巧,最終才能提高投資效益。

對中學生來說,他們還有數年便會踏足社會,正在等待他們的工作已不完全是當年紅得發紫的傳統行業,例如港島區的物業代理、深圳的廠商或買辦、中環區的證券行經紀、無處不在的零售銀行或出版界等,這些曾是風靡一時行業已淪落或奄奄一息。

夥外地大學培訓更佳

取而代之,企業發展國際市場,尋找商機。就以馬六甲海峽為例,中國和當地都努力捕捉新環境的轉變,擺在眼前已有多個大型項目,包括馬來西亞最大港口的「巴生港」、中國往新加坡的「泛亞鐵路」的「泰馬高鐵」和「新馬高鐵」等,還有由此衍生的旅運、貿易、物流,重新分工的製造業、科技研發等,我們的「港鐵學院」亦剛與「吉隆坡大學」簽下合作備忘錄,可啟動專業顧問培訓。這個我們似曾認識的回教國家,商機無限,但機遇歸誰?

全港中學生「《一帶一路‧與我何干》綜合能力比賽」,得獎學生成為大使,獲外訪交流獎勵,計劃考察馬六甲市、巴生港,拜訪當地企業、社團和吉隆坡大學,實地了解東南亞鐵路。

希望同學們在「一帶一路」危機中,放眼世界,洞悉機遇。結合個人興趣,訂立目標,及早裝備。在語言能力、人際網絡、宗教文化、進修學科等,找出「與我何干」。

陳鳳翔博士

三十年資深銀行家,一帶一路國際發展聯盟秘書長、城大MBA課程協理主任兼客座教授、銀行學會出版事務委員會高級顧問、人民幣通識主持人,於英國和香港取得金融學等三個碩士及博士學位。

作者:陳鳳翔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