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五日國務院總理宣布,今年將在香港推出債券通,就是允許中港兩地的投資者購買對方的債券。對於債券通對中港兩地的影響,筆者個人認為是積極的。
債券通應該肯定在港交所的平台上交易,那就意味着海外個人投資者也能購買內地的債券,有利於內地債券資訊披露的規範化、透明化,將推動內地債券市場國際化,並進而使得中國的債券納入全球債券指數。
中國的債券市場總體量是65萬億元人民幣,如果有機會被納入巴克萊指數,僅是海外機構的配置規模就超過萬億元。
這對香港市場而言,會進一步深化內地香港的互聯互通,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市場門戶的優勢地位,也將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以及內地投資者離岸財富管理中心的地位。
香港債券市場本身不是很活躍,最為港人熟悉的是政府發行的與通脹掛鈎的iBond。傳統上來說,香港投資者買高息股甚於買債券,因為普遍認為高息股還能享受公司成長的好處,所以港交所(00388)每日債券成交只有3,000多萬元。
但內地的債券市場就非常龐大,規模在全球名列第三,以銀行間的債券市場為主,主要通過場外進行,只有少數是通過交易所掛牌的場內市場,而且多數是企業債。
按港交所的設想,可能採取先北後南,先開通資金北上,主要以場外方式交易國債,日後再鼓勵資金南下。這樣就會為香港投資者提供多一種新產品,特別是內地的債券息率遠高於海外,相信會對一些期望固定回報的投資者有很大的吸引力。
總之,債券通的實施會豐富香港市場的投資產品,完善香港債券市場,給香港債市注入新活力。
同時,亦會加速內地債券市場的國際化進程和評級機制的優化,並進而使得內地債市的場內和場外兩個市場有聯合的可能性,使得內地債券市場更加規範化和開放。互聯互通,對於中港兩地來說,雙贏的機會很大。
富途證券國際(香港)行政總裁 鄔必偉(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