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高頻交易商收入大縮水

高頻交易曾被批評損害大眾投資者利益,甚至成為政治議題,但這個風行一時的行業近年也陷於不景氣,不利的市場環境、激烈的競爭以及成本上漲,均令高頻交易愈來愈難賺錢,促使業界進行整合。

高頻交易因米高‧路易士一四年出版的《Flash Boys》而為人熟識,它利用電腦在幾分之一秒間進行股票、債券和其他金融資產買賣。據研究機構Tabb Group資料,去年美股高頻交易商的收入估計為11億美元,較○九年的72億美元大縮水。

市場波動減 技術成本漲

事實上,高頻交易核心策略之一是透過大手買賣,收集買賣價之間的輕微差距,這種策略在市況波動時更為有利,因為價格大幅波動為交易員提供更多獲利機會,惟金融危機之後數年,市場波動大降,俗稱「恐慌指數」的VIX波動指數今年以來平均只有11.6點,顯著低於一一年的24.2點。

不僅如此,許多高頻交易商千禧年代冒起時,以光纖進行數據傳輸是最頂尖技術,但到二○一○年起,一些交易商開始採用微波傳輸,爭取傳輸速度加快多幾毫秒,之後又出現毫米波和雷射技術,令講求速度的高頻交易成本持續上升,加上市場波動下降夾擊下,高頻交易商收入被蠶食。

業界趁勢整合 部分離場

另高頻交易商從紐交所等交易所購買市場數據,以至在交易所數據中心設置伺服器以縮短指令執行時間的成本亦不斷上漲。Wolverine Trading去年十二月致函證交會稱,其紐交所股市數據相關成本○八至一六年間勁升逾兩倍,直斥是壟斷行為。但紐交所僅稱交易商可選擇不購買高速數據服務。

面對如此不景氣,部分業界巨頭進行整合或分散業務,例如Virtu Financial提出收購同業KCG,將美國兩大電子交易平台併合,而且Virtu去年美股佔交易盈利已降至不足三分之一,有助降低風險;部分更索性抽身,例如Interactive Brokers Group早前表示將結束期權市場莊家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