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alk:外賣App市場愈食愈大

城市人忙碌的生活,造就外賣App發展的機會。全球有多間做外賣平台已達獨角獸級別(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初創企業,如美國的UberEATS、英國的Deliveroo、德國的Foodpanda。內地三大巨頭「BAT」,也在爭逐這領域。外賣餐飲本身有一定市場需求,加上流動App的催化,應該不止如此。

全球規模達千億美元

全球外賣不斷成長,到二○年估計達千億美元。市場研究機構NPD報告反映,美國去年外賣訂單增18%至19億份。即使增長強勁,亦只佔2,100億美元餐飲市場5%,意味仍有偌大發展潛力。香港外賣市場也不弱,研究機構Euromonitor估計,去年規模達到5.4億元,今年會繼續有輕微增長。

外賣App的興起,跟生活習慣有關,尤其晚餐時段是外賣高峰期。除了工作忙碌或懶得出門,外賣需求激增的另一個原因在於愈來愈多人獨自用餐。一人家庭在過去10年數量大增,造成更多人獨自用餐。一個人大多不會開火煮食,也不會出外用餐,外賣成了方便的選擇。觀乎香港,新一代家庭蝸居的「納米樓」大多沒有廚房,開飯自然會叫外賣。

餐廳以低成本增收入

外賣App的運作模式,大多跟餐廳合作,向用戶提供菜單選擇,收到落單後直接交到餐廳製作,然後派人送到府上。毋須負責配送,其實對餐廳的吸引力很高,不佔用店面空間,盡用廚房資源,低成本地開創收入來源。有些連鎖餐廳本來自設車隊配送,跟外賣平台合作後,索性取消。

不過,外賣專員或快要失業,在歐洲科技大國愛沙尼亞,正測試無人車送餐。小小的無人車接到訂單便走到餐廳取餐,並送到門前等候領取。美國Yelp旗下的Eat24,也在三藩市測試同類技術。

無論用無人車或由車手配送,外賣App已在改變生活習慣,這個新藍海市場或許比想像中更大。

艾雲

在財經界打滾多年後,毅然投身資訊科技行業,成為i世代,絕非為趕潮流,而是深信資訊科技對經濟帶來革命性改變,對行業動態、新產品及技術趨勢特別感興趣。

作者:艾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