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指優化朝4大方向

恒生指數公司董事兼總經理關永盛表示,優化國企指數建議方案初步有四個傾向,包括起初階段傾向只加入小量紅籌及民企、每次檢討會設定加入成分股數目及比重上限、挑選準則加入額外因素,以及根據業務覆蓋範圍來界定一家公司是否民企,目標是八月份公布優化方案。

目標八月公布方案

關永盛接受訪問時表示,現時與國指掛鈎產品很多,經過內部研究及初步市場諮詢,可以預期優化國指不希望對市場產生太大影響,預期五月份完成有關諮詢,然後需要兩、三個月時間整理,目標是八月份指數檢討時公布優化國指方案。

他又表示,市場初步支持優化現有國指為具代表性「香港市場中國指數」。他不同意現時國指出現很大問題,因市場上有很多與國指掛鈎產品,只是過去十年香港市場的中國概念股出現變化,優化國指目的是要令指數成為市場有效的追蹤產品或對沖工具。

截至去年底,追蹤國指的交易所買賣產品,資產管理總值達91億美元。國指期權未平倉合約達200萬張,為恒指期權的八倍以上。

H股數目初期料不變

優化國指初步建議是於起初階段,維持H股成分股數目不變,依然為四十隻,再在定期檢討中,傾向加入小量紅籌及民企。

關永盛解釋,維持H股成分股數目不變,是希望讓市場消化,「不想一邊減(H股)、一邊加(紅籌及民企),讓市場增加複雜性。」不過,他不排除未來H股四十隻成分股數目可能會改變,笑說:「多年前恒指成分股三十三隻的MAGIC NUMBER都可以變!」

國指在加入其他成分股時,要考慮紅籌及民企在國指的比重,尤其是市值最大的兩隻紅籌及民企,將各佔指數比重約9至10%。恒指公司傾向設置每次檢討可加入的成分股數目及比重上限,減低指數調整對指數及市場的影響。

至於加入紅籌及民企最終是否有上限或上限多少,他說仍未有定論。加入成分股時是紅籌還是民企優先?他說:「冇話邊個先!」

選股計及風險因素

現時H股選股準則是根據指定的指數規則作成分股檢討,主要看市值、成交量等,但在加入紅籌及民企時,傾向在挑選準則加入額外因素,例如風險、財務表現、股價表現、波幅及行業因素等。

他表示,市場認為與國企相比,紅籌及民企屬不同類型股份,有風險因素。優化國指初期,H股類別選股機制不變,但不排除將來可與紅籌、民企機制看齊。

現時恒指公司對香港上市公司的分類,若公司超過五成的營業收入來自內地,會被界定為內地公司。內地公司將被進一步界定為H股、紅籌股及其他香港上市內地公司類別。

現時市場普遍將民企定義為由中國內地人士控制的私營中國企業,他說根據這個定義來界定民企較抽象,將來按公司業務覆蓋範圍來界定一間公司是否民企會較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