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論縱橫:A股港股化僅學得皮毛

隨着香港與內地股市的互聯互通,市場上有一種說法叫做「港股A股化,A股港股化」。從發展趨勢來說,這應是一個大方向。

就港股A股化來說,這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畢竟從投資者的構成來說,港股曾經是歐美機構投資者主導的市場,而近年來,隨着滬港通和深港通的開通,港股的投資者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

根據港交所(00388)的數據,○八年內地投資者在港股市場的交易佔比是3%,一五年內地投資者佔比是9%,一六年預計將上升至20%左右。隨着愈來愈多的內地投資者投資港股,港股不可避免會打上A股的烙印。

至於A股港股化,也是市場所期盼的。港股畢竟比A股市場成熟,通過兩地的互聯互通,人們期望A股能夠像港股一樣成熟起來。

追隨崇尚價值投資

比如在投資的過程中,A股市場也能像港股一樣堅持理性投資,崇尚價值投資。不過,就當下的A股市場來說,所謂A股港股化的說法還為時尚早。

內地市場之所以有A股港股化的說法,在一定程度上與去年下半年以來A股市場的行情變化有一定的關係。因為經過股災3.0之後,滬綜指走出穩健的攀升走勢,但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創業板與中小板明顯滯漲,甚至不漲反跌,特別是在今年一月初時,創業板、中小板指數甚至跌回到了股災時的低點。

在這種走勢背後,則是一些大盤股以「藍籌股」的名義受到市場炒作,於是這就給市場一種假象,那就是目前A股開始崇尚藍籌股,崇尚價值投資了。如此一來,A股市場好像有了港股化的影子。

但這顯然還只是一種表象,目前的所謂A股港股化最多只是一種皮毛而已。因為目前A股對藍籌股的崇尚,其實只是一種形式而已,而不是發自骨子裏的價值投資。一方面,大盤股受追捧,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證金公司為代表的國家隊維穩的結果,股災時期這是基於救市的需要,而去年下半年以來的維穩,則是為了新股發行的需要,避免新股加速發行給大盤帶來衝擊。

買大股因炒作需要

另一方面,其他機構投資者對大盤股的買進也是基於「炒作」的需要。畢竟近年國企改革是市場的一個熱點,這其中也就包括混改。而且從國企概念股來說,還存在去產能、供給側改革帶來的機會。市場對藍籌股的追捧,更多的還是對國企改革概念的一種炒作而已,與真正的價值投資存在很大的不同。

此外,央企以及國企業績的大幅虧損,也表明當前市場對大盤股的炒作,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偽價值投資,這些股票本身也只是一種「假藍籌」。

獨立財經評論員 皮海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