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經濟開局穩 結構改革須堅守

內地一月份官方製造業數據勝預期,顯示今年經濟開局靠穩。不過,短暫的回穩並未值得高興,充其量是換取多一點時間來推動深化經濟改革,破解結構性矛盾,爭取經濟發展由虛轉實,始能真正重建長期增長基礎。

市場預期一月份內地官方製造業PMI為五十一點二,結果昨日出爐數字為五十一點三,乃連續六個月企在擴建區間;若按月計則輕微下降零點一,新訂單指數按月跌零點四個百分點,相信與春節因素有關。值得留意的是,就業指數由四十八點九改善至四十九點二,在服務業帶動下,非製造業指數亦由五十四點五微升至五十四點六,整體形勢算是暫時穩住陣腳。

經濟開局平順,當然不是壞事,但也不能因此而過分樂觀和鬆懈。事實上,內地經濟面對的結構性問題依然嚴峻。歸根究柢,過去數年,無論是個人、企業抑或地方政府,都靠地價上升和人民幣升值而坐享可觀的財富效應,帶動消費巨輪,營造出一時無兩的繁榮盛勢,可惜在這期間,內地經濟實際上仍舊倚賴低端製造業支撐,核心競爭力反而不進則退。

遺憾的是,雖然人行放鬆銀根為市場提供流動性,卻未能如願協助產業升級轉型,資金沒有流入實體經濟,而是湧進房地產和股市炒賣,製造出更大的泡沫。前年A股大時代告終,內地經濟因尚未全面開放而避過硬着陸一劫,但亦暴露出潛藏的危機。中國刻下必須設法擠壓房地產泡沫、為金融體系去槓桿,協助地方政府進行減債、推動製造業朝向中高端及高附加值轉型,加快拓展第三產業,才可扭轉頹勢。

無疑,內地要加大開放服務業,推進包括金融、電信、教育、娛樂、運輸、醫療等重點領域有序開放,取態明確,但要構建服務業作為未來經濟增長引擎,不能光靠政策口號或提供信貸來實現,而須在內部確保法律體制健全、完善知識產權保障、簡政放權等多方面作出配合,始能得到企業的信任。企業願意投資、推動創新、創造價值,經濟才能真正由虛轉實,重現活力。屆時用不着開門吶喊,外資亦自然會不請自來。

雞鳴而起,內地經濟元月開局平穩不失為正面啟端,但總體放緩趨勢尚未扭轉,加上歐美等外部不明朗因素充斥,隨時為經濟新增下行壓力,可見眼前改革之路仍然艱巨。期望當局能堅持落實各項改革,致力提高經濟質量,增強核心競爭力,始有望化危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