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內地超額完成全年4,500萬噸鋼鐵去產能目標,同時,鋼價亦扭轉了一一年以來單邊下行的趨勢,全年累計漲幅近七成半。在產能過剩問題改善下,鋼鐵企業前景似乎重現曙光。
發改委較早前預計,去年鋼鐵工業協會會員企業利潤將由一五年的虧損847億元(人民幣‧下同),轉為錄得350億元盈利。供給側改革可謂功不可沒,去產能除可令鋼價受到支持,亦有助提升企業效率,優化產業結構。
較早前國務院總理發表文章,表示結構性改革正收到成效,中國擬在三至五年內分別壓減1.4億噸鋼鐵及8億噸煤炭產能,使相關行業恢復健康基本面;政府將繼續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內地需求。
雖然內地有加快落實基建的迹象,但鋼鐵業的需求仍存隱憂。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競選中曾表示,上任後將購買美國鋼鐵來建設高速公路及橋樑等基礎設施,中國鋼鐵行業在出口面臨打擊下,未來或更加依賴內地需求。
另方面,有指去年鋼鐵去產能很大程度去掉的是「無效產能」,而今年將進入實質階段,即由「去產能」變成「去產量」,未來政策執行的阻力或更大,因為部分地方政府或擔心去產能會影響當地經濟發展。
廣發証券發表報告指,今年經濟形勢料延續緩中趨穩情況,建築業地產投資約在下半年降溫,基建增速維持穩定;該行並預計今年整體鋼材需求較去年輕微回落。
該行認為,可以留意行業補庫存、去產能情況,以及「地條鋼」清理和成本上升對鋼價的影響,建議關注龍頭企業,如寶鋼股份(600019.SH)、武鋼股份(600005.SH)、鞍鋼股份(000898.SZ)(00347)、河鋼股份(000709.SZ)及首鋼股份(000959.SZ)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