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通快遞:A股兩大現象應加強監管

今年元月以來,A股延續去年頹勢,對此內地投資者把導致這種現象歸咎於IPO提速,其實不然,而真兇是再融資規模不斷膨脹和大股東減持日益頻繁。

筆者這麼說並非憑空杜撰,而是有充分事實根據的。據中證監披露數據,去年A股市場IPO、再融資合計達1.3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IPO合計248家,募集資金總額為1,601.73億元,存量上市公司再融資金額是IPO金額的7倍。

IPO屬小巫見大巫

去年在實施增發的上市公司中,有54家公司定增募集資金達到或超50億元,19家公司募資總額超過100億元。這就造成了過度融資、結構不合理和資金使用隨意性大等突出問題。同時,與當前股指走低,相伴隨的是上市公司股東洶湧減持潮湧現。

據資料,今年滬深兩市共有1,030家公司解禁,目前估算解禁市值為28,819.74億元。如果按照去年12%左右的減持比例估算,今年減持市值預計約為3,400億元,無疑將對市場產生較大衝擊。

若放任公司通過「減持+高轉送」套現,且減持後的大量資金大都去向不明,有可能用於個人消費,也有可能轉移到海外,讓廣大中小投資者成了股市下跌的「接盤俠」。顯然,IPO相比再融資則是小巫見大巫,再融資和減持對A股的衝擊更大,再融資與減持成了股市實實在在的「抽血機」。

對此,筆者認為監管部門提速IPO是對的,但不能把全部精力都放在IPO為資本市場「放水」上,而更應加大對再融資和減持「漏水」現象的監管力度,實施「放水」與「堵漏」兩手抓監管戰略;否則,即便IPO提速再快,都將無法跟上資本市場「失血」速度的。

抑制公司過度融資

從當前看,應在四方面着手對再融資與減持的監管:一是提高再融資如定增的門檻,對淨資產收益率、淨資產、項目效益、融資間隔時間、主業關聯度等設置條件,控價控量;不能任由公司隨便編個項目就融資,尤其是虧損公司的定增全面停止。

二是制訂再融資獎優罰劣制度,重點扶持創新產業,杜絕乏善可陳的公司進行再融資,堅決控制垃圾公司再融資,對垃圾公司實行強制退市制度,確保市場整體估值體系不紊亂,恢復市場健康發展生機。

三是完善大股東減持制度,嚴禁清倉式減持,規定上市公司在一定年限分紅不大於融資額不允許減持,分紅達到融資額時才能分批減持。

四是採取措施限制上市公司頻繁融資或單次融資金額過大。對現行制度重新評估,嚴格再融資審核標準和條件,抑制上市公司過度融資行為,並嚴格查處涉嫌內幕交易的大股東減持行為。

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莫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