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跨國IPO恐缺巨企

外國企業來港集資上市有復甦迹象!去年跨國IPO(首次公開募股)數目達9間,按年增長逾倍。安永亞太區上市服務主管合夥人蔡偉榮接受訪問時表示,近期外國企業對來港IPO的查詢有所增加,然而,他預期未來來港上市的外國企業規模將縮水,若要吸引大型外資企業,本港市場在市盈率、監管制度及二級市場融資速度等方面都要提升競爭力。

根據港交所(00388)披露易顯示,現時有8間外國企業已遞交上市申請(A1)。蔡偉榮預期,今年或有望迎來加拿大能源企業、南韓娛樂、醫療器材公司及台灣電子相關企業等來港上市,惟集資額以數億至數十億元居多。

根據安永統計,以企業主要業務經營地計算,過去十年共有38宗跨國IPO,不過從行業及國家來看都非常分散。

二級市場融資有優勢

去年外國新股數目大幅增長,合共有9間跨國企業來港集資上市,主要來自星馬,新加坡佔5間,馬來西亞佔2間。值得留意的是,去年創業板上市新股數目及集資金額皆創十四年新高,44宗創板新股當中有6間來自外國企業。

蔡偉榮預期,跨國企業來港上市趨勢持續,並漸趨普及化,「首先A股市場尚未開放國際板,外國企業不能夠隨便在內地上市;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在吸引資金投資,以及二級市場的再融資能力方面都有競爭優勢。」再者,本港沿用英聯邦法制,其他國家的法規都有類近的條款,外國企業相對容易跟循,種種因素影響下都令其他國家企業願意來港上市。

集資規模今非昔比

短期而言,他認為亞太區中小企仍然是熱門跨國IPO新股,主因地理上鄰近,語言溝通上亦較容易解釋業務,加上「一帶一路」推動,亞太區企業或期望通過香港作為踏板打入中國市場。另外,美國上市成本高,對高增長的初創企業來說,香港將是首選上市地點。

統計顯示,去年跨國新股雖大增,惟集資規模遠遜昔日新股,一六年集資最大外國新股為本間高爾夫(06858),集資13.4億元,其餘大部分少於1億元,9間共集資僅約20億元。反觀五、六年前多隻大型跨國新股如嘉能可(00805)、新秀麗(01910)、俄鋁(00486)、友邦(01299)等,集資額皆以百億元計,當中友邦更籌超過1,590億元。

蔡偉榮相信,未來來港上市的外國企業規模將縮水,「因為當年金融風暴後,外國企業在其本地市場上市有難度,故選擇在港上市,但上市後的表現可毀譽參半,都影響(跨國IPO)趨勢。」他續指,現時不少大型企業一旦進行IPO,大部分選擇紐交所或納斯達克市場,能否扭轉此方向,要視乎本港監管機構對市場的監管制度、二級市場融資的支持會否加強、市盈率等因素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