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效益未盡意 經改崎嶇路遙遙

這些年,中國一直致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國企改革兼併重組是重要組成部分。不過,時至今日,國企改革的成效未見突出,與市場經濟融合度顯然仍有待提升。

其實,在內地經濟下行壓力有增無減,以及國際形勢複雜多變的大背景之下,如何加快國企轉型,大刀闊斧推動改革,實乃當務之急!

中國財政部公布,今年首十一個月,國有企業利潤總額按年增長百分之二點八。不過,期內央企利潤亦按年跌百分之二點八,雖較首十個月的跌幅百分之三點九有所收窄,但改善的進度顯然未許樂觀。作為國企中的領頭羊,央企既在國企改革中起着示範作用,但至今無論在核心競爭力、營運效益、創收增效及創新升級都未盡人意。

國企既佔據了國民經濟的大量資源,由國有銀行長期支援,關係到國家經濟命脈,持續多年的改革,成效未能配合經濟發展的步伐,其影響正逐步在經濟環節中浮現。若不在體制上作出突破,到頭來恐怕還是新瓶舊酒,難以打破目前的經濟困局。

事實上,當局亦意識到國企改革速度未盡人意所衍生的問題,在早前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便定調國企改革,以混合所有制作為重要突破口,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要求,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

可惜的是,在維持國企原有的體制機制框框,再引入市場經濟的管理及營運模式,涉及擁有權與經營權、市場資源分配、法則和競爭基礎等種種的矛盾,實在不容易解決。既要套用民企的經營模式,着重效益,卻又要警惕不能踏進「國有資產流失」的誤區,實際操作阻礙重重,國企與民企的取態顯然都有所保留。

無疑,混改將成國企改革的重頭戲,央企數目會繼續透過兼併重組縮減,主要行業寡頭壟斷的局面,將如何與開放市場,引入市場化競爭的大方向接軌?混合所有制改革和激勵機制,是否就能協助國企解決老、大、難的諸多問題?民企成本高、稅負重,經營困難的聲音也愈來愈大,混改能否為國企及民企創造雙贏局面?

面對這個十三億人的龐大市場,投資者等了多年,相信還會心甘情願繼續等。只是,國企改革的成敗,已不單純關係到A股股市的走向,更是中國經濟能否突破發展瓶頸,鞏固在國際間競爭力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