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水湧港公司賣盤暴增

正當港交所與證監會聯手加強上市監管之際,月內公布賣盤的公司暴增!據資料顯示,十二月上半月中,5日內已出現4宗根據《收購守則》公布控股權可能易手個案,市場認為中資在港變相「舉牌」,反映人民幣持續貶值令內企加速外闖收購。

本報統計顯示,十二月9日內有5間公司公布控股權可能易手實屬罕見,其中4間更是在過去5日內公布。

順客隆曾抽升三成

中國順客隆(00974)前晚公布,股東擬出售逾2億股(佔總股本約69.19%)予西安民生集團(000564.SZ),昨晚進一步公布每股作價3.93至3.95元,溢價約一成四,股份昨復牌後曾抽高三成,創52周高位,收報3.44元,升14.66%。

愛特麗皮革(08093)前晚亦公布三大股東擬出售75%股權,昨復牌後股價亦曾見一年高位,收升16%。

另外,龍傑智能卡(02086)及港大零售(01255)分別在本月五日及九日公布控股權易手,復牌後收市即抽升36.36%及15.94%。嘉耀控股(01626)昨晚也發出出售控股權的通告。

回顧今年下半年內,曾公布控股權擬易手的上市公司有18間,包括KTL INT'L(00442)、丹楓控股(00271)、江南集團(01366)等,大部分都未有在通告中透露潛在買方的身份,亦未有公布進一步落實的交易詳情,更有部分已經終止交易。

證券界分析指,內地資產荒,資金缺乏出路,加上深港通開通後兩地市場差異收窄,令買盤場地轉移香港。惟業界提醒投資者,對相關通告及消息不能盡信。

港收購成本較便宜

香港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稱,上市公司賣盤加快,相信是在深港通開通以後,A股及H股上市的分別進一步減少,加上內地人民幣貶值,不少內地資金缺乏出路,故「買殼」不失為其中一個出路。另一原因是中資公司預計到A股新股上市步伐過於緩慢,而港交所及證監會近期嚴控公司「啤殼」,「殼主」怕難以賣盤,年底銀根又短缺,故一拍即合,令中小型公司收購頻仍。

博大資本國際業務總裁溫天納表示,中資企業對香港上市公司的需求一直存在,近期中國保監會嚴打險資「舉牌」,買盤風聲較緊,而且在港收購成本較內地便宜,所以在深港通開通後,中資公司物色香港上市公司收購,變相在港「舉牌」。

譚紹興指出,現時主板「殼價」仍維持在6億至7億元的水平,沒有太大變化,但殼價已經不太重要,因為現時殼主為賣殼加入新條款,將資產抽出來賣,不用買家收購部分原有資產,令交易更易促成。

不宜盡信通告高追

他又提醒投資者,根據《收購守則》3.7條,公司只需要證明買家有足夠資金收購便可發出通告,「但一般賣盤都要傾好耐,成功機會亦只有三至四成,當中不乏失敗例子,所以就算呢啲公司出通告話有買家想買盤,都唔好盡信。」

溫天納則預期趨勢會繼續出現:「內地企業對境外資產的需求龐大,是否真的要收購一間上市公司,就要視乎個別情況而定,但人民幣貶值,的確增加內地資金外流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