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對華貿策 狂人難強硬

美國總統選舉,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勝出,繼今年六月英國公投脫歐後,美國總統大選同樣出現「黑天鵝」事件,震動全球政治及經濟。

事實上,特朗普多次強調要振興美國製造業,並且指摘中國和墨西哥偷走了美國工人的職位,又強調假若當選,將會大幅提高中國和墨西哥的進口關稅,當選舉結果消息一出,當日墨西哥披索應聲急挫約10%,內地A股跌幅則相對較窄,不足1%,但是港股急跌494點,跌幅2.16%。

市場避險情緒升溫,日圓成資金避難所,當天日圓高見110.45兌1美元,不過市場亦同時擔心,日圓升溫,會大幅拖累日本出口貨品和服務出口(如旅遊業),日股應聲急跌5.36%收市。

市場的巨大反應完全可以理解,特朗普除了多次提出要振興美國製造業,並向中國和墨西哥徵收巨額關稅外,更主張重新談判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及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協定等。

避免觸發對等報復

這一連串的反自由貿易和反全球化的舉動,不得不讓美國主要貿易夥伴感到不安。美國作為中國出口的第二大市場,不少評論認為,特朗普上場必會透過關稅及非關稅(包括反傾銷、提高環保及安全標準)等手段加重中國出口的成本,令放緩的中國出口雪上加霜。

不過,筆者認為情況未必如此悲觀,要知道特朗普在選舉過程中,對中國出口必定採取強硬姿態,以取得美國工人和反自由貿易者的支持,但當選後,特朗普的講話卻相當軟化,擺出一套願意與各國合作和磋商的態度。特朗普從商出身,怎會不考慮到對中國提高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只會引發中國從美國進口的貨品進行對等的貿易報復。

華倘掟美債仲大鑊

據悉,今年頭五個月內地農產品進口金額高達435.9億美元,其中28.43%來自北美地區,特朗普絕對不可能在剛上任便觸動農民和出口商的利益。

中央亦可要求國企減少向美國進口機械及設備,甚至逐漸減持總值超過一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庫券,當美債價格下調,引發債息上升,對美國經濟的衝擊絕對不下於特朗普所言的貿易保護政策。

協商方式相對穩妥

因此,特朗普不會貿然對來自中國的進口採取太強硬措施。就算美國真的透過貿易保護政策,令美國減少向中國進口,但美國本土的生產成本依然比其他發展中國家為高,美國進口商只會轉向其他低成本國家(如越南、柬埔寨及印度等)進口,這種「貿易轉移」對改善美國貿易赤字和美國工人就業幫助甚微。

特朗普絕對明白,如果在中美貿易擺出強硬姿態而沒有實際得益,還是採取討論協商的方式較為穩妥。

鄺志良

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包括中國經濟政策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