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Talk:偷師而來的創新

創新一向是科技公司的DNA,不過今年,見到愈來愈多App、網絡服務互相「偷師」。最近的例子有facebook在Messenger加入PayPal的支付功能,豈不正是微信支付?

Messenger本來是即時通訊程式,加入愈來愈多新功能,上月與PayPal合作,每當收到款項便可在Messenger內接到通知,也可發出C2C付款指示給朋友支付。

當然,這些功能首先在美國推出,香港暫時無緣。老實說,這兩大功能在微信早已存在,更加是內地人引以為傲的創新。

用同一條橋搶市場

早年微信初推出時,一直被人指抄襲WhatsApp。艾雲記得,騰訊創辦人馬化騰幾年前面對山寨產品的指控時曾說過:「模仿是學習,也是一種創新」。不知現在他又會怎對朱克伯格說呢?

Messneger這類模仿式創新似乎變成fb的新常態。旗下另一照片社交網絡Instagram八月加推Stories功能,跟Snapchat在一四年已有的Stories功能相近,都是發布的圖片或影片只存在24小時。甚至Instagram高管也承認,Snapchat的Stories是先鋒,重點是誰把這形式的使用體驗設計得更好。

又有一種模仿式創新叫以大欺小。微軟上星期推出企業用的協作和社交媒體工具Teams預覽版,功能跟Slack相似。Slack是初創企業,推出三年已有400萬每日活躍用戶。微軟的Teams跟Office整合,憑着龐大用戶群,跟Slack搶市場。

美國科技巨頭向來以創新為傲,近來卻模仿式創新,會否代表着創意已走到盡頭?

艾雲

在財經界打滾多年後,毅然投身資訊科技行業,成為i世代,絕非為趕潮流,而是深信資訊科技對經濟帶來革命性改變,對行業動態、新產品及技術趨勢特別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