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深港通恐難掀熱潮

深港通將開通,有關方面包括深港兩地交易所以及參與的券商,都已做好準備,港交所正在歐美等地進行巡迴路演,就深港通開通向基金作推介,據說反應不錯。惟深港通開通後,深港兩市南來北往的交易,是否能頓見頻密暢活?或是會重蹈滬港通覆轍,反應欠佳?

滬港通自一四年底前開始通車,滬股通北上投資需求一直遠低於預期,可理解是香港投資者對內地市場操作不熟悉兼欠信心,加上有意投資內地股市的基金,又不乏QFII與RQFII等額度可應用,毋須利用該渠道進行投資所致。

回顧通車前,內地投資者對於投資港股一向的熱衷程度和信心,以及他們對於資產配置或規避風險等方面考慮,港股市場都可說是他們其中一個首選投資去處,惟透過港股通南下投資港股的資金同樣一直不活躍。

滬港通機制對於雙方投資者可在各自對方市場投資的股份類別,以及資金往返都設有一定規範,無疑影響投資者使用該渠道意欲,尤其在南下港股通而言,內地投資者縱有興趣投資港股,從來不缺其他更直接的渠道,且投資任何類別港股既不受局限,售賣股份後,資金又毋須如機制所規限,須原路返內地,故令滬港通啟動後交易一直不活躍。

這次深港通開通,除由於中證監借機取消南下與北上各2,500億元及3,000億元人民幣的最高總體額度,讓兩者不再受有關額度限制外,其餘所受規範與滬港通仍一樣,滬港通的處境,在深港通身上看來還是難以幸免,何況深圳與香港在地緣與經濟幾已毫無阻隔,有別於與上海市場相距遙遠,對港股市場抱有濃厚興趣的深圳投資者,相信毋須等到深港通開通,便早已透過不同渠道前來,更莫說深港通機制下與滬港通一樣,仍有諸般規限。

買賣設限削吸引力

雖深港通標榜的亮點,是它與滬港通有不同的上市企業組合,無論是深股通或港股通,可供投資股票類別較滬港通多了一些新興或中小企板塊,但在買賣多方設限下,料仍難以吸引太多散戶入市。

由於大型基金對於投資市值不夠高的中、小企股份,素來受本身特定條款所限制,因此利用該機制入市機會不高,故深港通開通後,散戶與大型基金的交易活動相信不會給其帶來很大支持。

海外監管機構冷淡

唯一只能寄望可投資該類企業,且缺乏QFII等額度的中、小型基金,以該渠道進入內地,但由於目前操作及行將操作的兩個互聯互通機制,採取的都並非真正的實名制,在一些海外監管機構眼中仍具一定風險,故據說對於基金向他們申請透過互聯互通機制投資內地市場,大多採取觀望,審批進度慢,或甚至不予放寬,令深港通成功唯一依賴,仍存變數。

(從港股市場A股化說到內地股市之三十)

免責聲明:本文只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作者所屬任何機構之立場。

許照中

六福金融主席兼行政總裁,從事證券業40餘年,曾任港交所上市委員會及政府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等職務,現時亦是多家於港交所上市的公司之獨立非執行董事。

作者:許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