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深港通力破宿命?

中港兩地股市互聯互通下,次部分的深港通,經國務院於八月中確認後,據說一切籌備就緒,下月底前可正式運作。之前滬港通開通後,市場反應與活躍程度未如理想,深港通開通又將會如何?

滬港通額度未用完

滬港通開通近兩年,最初給北向與南下資金定下的最高限額,即滬股通3,000億元人民幣與港股通2,500億元人民幣,至今前者額度只用了不夠一半,若不是今年初以來中央政府放寬內地保險資金透過港股通來港投資,加上八至九月份由於擔心人民幣匯率有再下調趨勢,致內地資金借投資港股避險,用去更多額度,則循港股通機制南向投資的興趣並不太多。

這次國務院開綠燈放行深港通開通,不但深港通資金雙向流動不再設上限,就是滬港通資金流向上限也趁機宣布一併取消,一方面除反映當局最初對於滬港通開通,惹來資金大量外流,致影響人民幣匯率穩定的疑慮已不復存在,另方面間接反映滬港通機制仍未獲廣泛採用,致運作兩年便連機制之下容許額度沒有用完。

滬港通開通後,透過滬股通北上買賣遠低預期,客觀因素是內地股市波動性大,估值較高,港股市場個人投資者對內地股市操作不熟悉且欠信心,故參與程度極低,透過滬股通北上者明顯以機構投資者為主。

惟大型機構投資者有不同渠道包括大量QFII額度可直接投資內地,透過滬股通買賣A股唯一理由是,可獲機制下容許的投資增值稅務優惠,否則毋須循這途徑進入內地股市,尤其是每天買賣105億元上限成為死結,故滬股通開通兩年,總額度只用到約一半,反應一般。

新興板塊角色關鍵

透過港股通南下買賣,從表面數目看,相對北上買賣無疑較活躍。這次取消總額度上限後,目前投資於港股市場的總額,據悉已達2,800億元,但若不是今年下半年大量保險資金獲放寬透過港股通南下,以及大量由於擔心人民幣貶值引發的避險資金雙雙進入港股市場,南下港股通反應相對內地投資者一向對港股市場的熱衷程度,以及滬港通開通前的一般市場的期望,仍有很大落差。

我曾說過,除是由於內地人早便不缺更方便的投資港股市場渠道外,滬港通機制下南下資金,在賣股套現後須原路返內地的規定,恐怕未符一般希望把部分資金分散在境外的內地投資者的意願,加上一買一賣,資金往返之間還有匯率耗損與風險,港股通未如預期活躍,不難理解。

深港通行將開通,滬港通經驗堪作借鑑。滬深兩市上市企業組合各具特色,深港通無論是深股通或港股通,可供投資股票類別,無疑較滬港通多了些散戶較喜歡追逐的新興或中小型企業板塊,但是否這樣便可吸引更多投資者參與,扭轉滬港通所面對的欠佳表現?我看法仍不樂觀。

(從港股市場A股化說到內地股市之二十九)

免責聲明:本文只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作者所屬任何機構之立場。

許照中

六福金融主席兼行政總裁,從事證券業40餘年,曾任港交所上市委員會及政府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等職務,現時亦是多家於港交所上市的公司之獨立非執行董事。

作者:許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