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不景謀突破 企業掀起併購潮

自○八年金融海嘯爆發以來,環球經濟跌跌蕩蕩,低增長漸漸成為常態,企業逆境下要改善營收,可說舉步維艱,趁着環球央行爭相濫印銀紙,量寬成癮,借貸成本貼近歷史低點,企業與其辛苦經營,不如選擇走捷徑,把其他公司連收入帳目一併收購回來,哪管是上市百年老字號,抑或是千億資產巨企,只要回報高於利息成本便已足夠向股東交代。

今年英國選擇與歐盟分手,無疑增添環球經濟不明朗因素,前景雖然不明,但無阻企業掌舵人積極併購以達到壯大業務的野心。美國電訊巨擘AT&T日前宣布,以八百五十四億美元天價收購時代華納,連同債務收購規模超過一千億美元,折合逾七千八百億港元,是今年以來全球最大宗企業併購個案,AT&T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影及電視節目內容供應商。

回顧去年,環球企業併購活動頻繁,總交易金額達五萬億美元的新紀錄。儘管美國聯儲局踏上退市之路,今年再加息一次也是市場預期之中,但長線來看,現在資金成本仍處於偏低水平,企業高管衡量投資成本與潛在回報,客觀條件依然認為併購企業,有助業務在經濟低迷之時作出突破。

除了AT&T外,今年其實亦不乏其他巨企併購例子。微軟以二百六十二億美元,大幅高於市價五成收購職場社交網絡公司LinkedIn;德國製藥及化工巨擘拜耳動用六百六十億美元,收購美國種子及農用化學品製造商孟山都,改寫史上最大宗現金收購紀錄;通訊晶片廠高通(QUALCOMM)以四百億美元併購恩智浦半導體(NXP),也成為半導體史上最大宗易主個案。

環球巨企增長戰略,已傾向不依賴傳統的內部發展,轉把注意力集中具備協同效益企業身上,藉戰略併購,達到即時切入目標市場,同時達到擴大產品戰線目標。

今日全球經濟在低增長環境下,併購潮此起彼落,資金成本便宜之外,華爾街股市估值處於海嘯後高位,亦使任何併購活動,帳目上看上去變得更具吸引力,尤其投資市場趨之若鶩的資訊科技、生物醫藥等新經濟概念,這些股市新貴,更有恃無恐抱着貴買貴用態度,毫不吝嗇印股票作出天價交易,投資者務須小心。

大宗併購頻繁可說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可振奮股市情緒,但另一方面,收購推高企業股價,經濟與股市背馳日益嚴重,只會把股市泡沫愈吹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