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海外併購 萬六億新高

與其他國家企業不同,中國企業「走出去」到海外進行併購,往往遇到包括當地政府反對等價格以外的阻力。然而中國本年至今在海外的併購總額達2,070億美元(約16,146億港元)的新高,較今年五月份增86%。外國媒體認為,近期併購多數成功,是中國企業不再「財大氣粗」,而是懂得「懷柔」之策來安撫反對勢力。

以今年五月,深圳上市公司美的集團收購德國工業機械人企業Kuka(庫卡集團)為例,德國經濟部長曾公開反對交易。不過最終在八月,美的成功取得Kuka的94.55%股權。除了因美的出價有37%溢價外,美的開出的「懷柔」條件亦應記一功,包括現有廠房和職位可保障至二○二三年不變。

併購總額五個月增86%

美的亦承諾,不會沾手Kuka的敏感客戶資訊。美的顯示誠意,希望與Kuka建立長遠關係。連Kuka大客之一Daimler AG管理董事會主席Dieter Zetsche亦公開支持併購。

美的過去一年積極海外併購,三月以4.73億美元收購日本東芝家電業務的控制性股權,之前又曾入標競投通用電氣(GE)的家電業務,可惜無功而還,可能因為多次失敗而令公司改變策略。

事實上,中國經濟放緩,但無損海外收購。有外媒統計,中國今年海外併購總額再創紀錄,達2,070億美元。較截至今年五月,Dealogic統計的1,108億美元增加86%。而單以歐洲而言,當地今年的企業併購,有一半是由中國企業提出。

「海歸」管理層撮大刁

外媒引述一家位於倫敦專做收購合併事務的律師行指,不少「大刁」成功,應歸功於中國的「海歸派」管理層,他們或接受西方教育,或曾於外國大企業工作,明白西方人對中國的顧忌,故更能關注併購之下各持份者的需求,令併購能更順利。促成Kuka併購的美的副總裁顧炎民便是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取得博士學位。

要減低反對聲音,先不會提出敵意收購,並承諾五年或以上的中長線投資,另懷柔政策就以維持對方公司原有模樣為主。

今年二月,中國化工宣布收購位於瑞士的全球最大農藥及種子公司先正達(Syngenta),金額高達430億美元(約3,354億港元),創中資企業收購單一公司金額的最高紀錄。據了解,在收購提出之初,中國化工經已讓先正達擬定被收購後的管治架構,保障了該公司原有職位和管理,保留了瑞士總部等。

海航購希爾頓25%股份

至於今年已知的大型收購,包括騰訊(00700)六月時以86億美元(約670.8億港元)收購Supercell Oy。最新一宗發生於日前,中泛控股(00715)母企中泛控股集團收購美國金融保險公司Genworth Financial,涉資27億美元。

據了解,Genworth一直受到樓市泡沫及超低利率影響,按揭貸款客戶違約頻生,公司也連連喪失抵押品贖回權,最終要被迫賣盤。除了收購價外,中泛控股集團亦承諾承擔Genworth的一八年到期債券,以及保險業務的支出等,總額達11.2億美元。

海南航空集團昨宣布,以現金收購黑石集團持有的25%希爾頓集團股份,涉資約65億美元(約507億港元)。交易預計將在明年首季可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