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失衡飄忽 內地復甦路難行

在中國經濟致力保增長之際,剛公布的八月份製造業PMI數據表現飄忽,官方與民間數據呈現背馳,對製造業活動盛衰的描述亦南轅北轍,加上當前外圍風高浪急,外貿前景難寄厚望,相信經濟短期難脫L形走勢,復甦之路可望而不可即。

綜觀國家統計局八月份官方製造業PMI,較七月上升零點五個百分點,至五十點四,重上盛衰分界線,表現好過預期;可是,財新編制的八月份製造業PMI,卻意外從七月的五十點六下跌至五十,險守盛衰臨界點。兩組數據的差異,確實折射出中國經濟發展失衡,既體現在內陸與沿海地區差別,亦凸顯出大型國企與中小型民企的活力差距。

事實上,內地官方與民間數據的取樣方式及行業性質均存在極大分野,致使兩者數據經常不同步。無疑,官方統計數據無論是取樣來源地及行業性質皆較「全面」,受訪企業涉獵更多西部及內陸城市,行業包含重工業和中大型國企;至於財新取樣則較為集中於小規模及出口企業,且多側重於東部沿海城市。

歸根究柢,雖然中央要求火力全開「去產能、去庫存」或對大型企業造成負面影響,但上情下達效率未如人意,令產業結構調整事倍功半,個別行業如鋼鐵水泥依舊產能過剩,部分大型國企在保就業庇蔭下茍延殘喘,恍如殭屍企業,但卻受惠於中央各類政策傾斜;反之,多屬民營的小型企業往往借貸困難,陷於孤軍作戰,且集中於沿海省市,夏季普遍遭遇颱風洪水,生產難免受影響,促使大小型企業之間呈現盛衰逆轉的異象。

無可否認,內地製造業PMI數據飄忽不定,確實反映出外圍經濟動盪,加上過去數年內地工資上漲推高生產成本,致使「世界工廠」失卻往昔輝煌年代的光環。更令人擔心的是,年內餘下日子,外圍仍充斥眾多不明朗因素,當中包括美國大選隨時影響年尾感恩節消費旺季的銷情;至於英國爆冷脫歐後前景未明,恐亦會拖累歐洲經濟增長動力;日本在「安倍經濟學」及「三支箭」等刺激經濟措施無功而還後,繼續量寬無極限,無疑打擊了區內投資信心。

所謂「小心駛得萬年船」,當前中國經濟可說是「內憂外患」,在經濟結構轉型及去產能大方向下,短期內整體製造業難言樂觀,復甦之路更不會平坦,投資者切忌因官方數據偶一回暖而蒙蔽於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