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股暫欠吸引

自英國公投通過脫歐後,我們早已表明資金將會流向兩方面:亞洲及美國。美股方面,自英國脫歐,再度出現新一輪的升浪。道指自脫歐低位已升超過8%,納指及NBI生物科技指數升幅更大,分別升14%及23%。不過,對比去年年底時的指數,NBI生物科技股指數卻下跌超過12%,為何出現這情況呢?

新藥批准量大減

生物科技公司通常較為依賴有新藥推出,由於有專利關係,故可保障其收入及盈利。然而,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今年以來只批准16隻新藥,未及去年全年的一半數量。更令投資者懷疑的是,截至前周五止,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本月仍未批出任何新藥。

投資者憂慮藥業股的盈利可能受到影響,加上藥業股去年累計升幅頗大,令投資者趁機獲利回吐。

另一方面,雖然持續有併購消息傳出,但未能提升大型生物科技股估值。大型生物科技股目前的預測市盈率為12.3倍,雖然仍低於長期均值,但未能吸引資金流入。

多隻大型醫療生物科技公司已公布了第二季業績,不少企業盈利均較市場預期理想,但是,對於第三季以至下半年業績表現,似乎企業採取較審慎態度。上調財務預測的企業只有一半,反映企業對下半年的情況仍然審慎,影響了投資者對醫藥及生物科技股投資的意欲。

高增長期或結束

生物科技股近期的反彈,主因受藥物價格的爭辯降溫,令投資者重新審視企業的估值。由於企業的競爭力仍然存在,故在是次調整中可以見到更多估值合理的生物科技股。不過,由於生物科技股經過多年的增長後,似乎步入增長放慢期,令資金流入的速度放緩。

投資者短期將關注新藥,如Amgen的腫瘤藥物及生物仿製藥,Biogen的血癌藥物之外,重量級醫學會議更成市場焦點,歐洲糖尿病醫學年會以及歐洲腫瘤學醫學年會即將舉行,預料相關股份到時會提供更多有利的資料及數據。

另外,美國總統大選後,政府可能對藥物價格進行規管,亦可能對相關企業短期股價表現帶來負面影響。但全球人口老化加快,對醫藥及相關產品需求有增無減,投資者可候低吸納作長線投資。

康宏投資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