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論滬港:兩大經濟隱憂醞釀危機

國家統計局在上周發布了一六年內地經濟「半年報」,在樂觀的氣氛中,存在兩大危機值得投資者關注。

其一、居民收入增長「不敵」GDP增速,無可否認,內地經濟轉型升級必然伴隨着新舊之間的更替,以及需要重新優化及配置經濟結構,期內經濟下滑的壓力定必加大,進而影響到內地居民收入。當然居民收入沒有可能時時刻刻都高於GDP增速,不過,這趨勢需要觀察會否延續全年?需要留意趨勢有機會壓抑內需的增長。

其二、活錢變死錢,內地企業看似出現「流動性陷阱」現象,內地六月廣義貨幣M2餘額的同比增速與五月份幾近持平,增長達11.8%,但狹義貨幣M1餘額的同比增速上升得更厲害,達24.6%。M1與M2增速的差距從去年十月的0.5個百分點,一路擴大到今年六月的12.8個百分點。

M1和M2的增長速度背離,暗示着大量資金其實是「沉澱」在內地企業帳戶中,也反照出內地企業對未來投資預期並不樂觀。企業持幣待投資,把大量的錢留在活期存款帳戶上。活期存款收益並不高,企業依然這樣做,反映企業保守的取態。

與此同時,內地上半年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僅為2.8%,比一至五月份回落1.1個百分點,更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6個百分點。相反,國有控股部分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卻從一五年的10.9%,大幅提高至今年上半年的23.5%。

在過去數年,M1增速始終低於M2增速,然而從去年十月開始,前者超過了後者,且差距直線上升。M1與M2差距之差擴大,顯示投資不足。

民間資本持幣觀望

民間資本對於經濟運行情況極為敏感,尤其是很多民營企業處於產能過剩行業中。在經濟下行重壓之下,民間資本不願投資,持幣觀望是造成近期民間投資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不少資金沉澱在銀行活期存款,成為「死錢」,沒有重新轉化為M2,對經濟正面作用也不大。

在內地經濟結構尚未完成調整前,要化解M1高企帶來的風險,最關鍵的是貨幣政策調整為「緊縮」。要留意的是,轉向愈晚,M1中的企業活期存款愈多,通脹風險也就愈大。

中央政府目前並無採取貨幣刺激措施,筆者認為政府也不希望利用政策緊縮妨害目前溫和的復甦形勢,故貨幣政策很可能繼續保持中性。目前內地貨幣政策需要財政積極的響應,一方面,由於中國企業稅負較高,減稅降幅存在空間,另一方面,目前中國政府赤字率較低,可適當增加政府債務發行,提高財政赤字率。

資深投資銀行家暨中國人民大學講座教授 溫天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