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指數期貨業界觀望

港交所(00388)今天推出七個行業指數期貨合約,港交所市場發展科證券產品發展部高級副總裁黃栢中指,因交易成本低、風險相對不大,預料散戶有興趣參與。但業內人士指,近期大市不理想,對新產品抱觀望,直言「港交所的貨架產品很豐富,但是否切實可行,屬見仁見智!」

新推的行業指數期貨,有四隻涉及內地行業,包括內銀、內油、內房及藥業;兩隻涉及科技股,包括軟件及IT器材;另一隻則為博彩業。

黃栢中表示,現時恒指及H股指數期貨合約價值分別約100萬元及40多萬元,新出的行業指數期貨合約價值約7萬多至27萬元,與小型指數期貨合約價值相若,行業指數期貨槓桿約10至15倍。

交易成本低 有利吸散戶
行業指數期貨與個股的交易成本有很大分別:假設投資者於人行一四年十一月宣布減息想投資50萬元,若以4.94元買入10.1萬股工行(01398),不包括佣金的交易成本約為538元;若以2,564點水平買入四張內銀指數期貨合約,不用付印花稅,交易成本僅約10.16元。故相信散戶會有一定興趣。

去年衍生產品成交量創新高,今年一月情況持續,H股指數期貨成交量更自一三年起超越期指,前者一五年成交量按年增長率達52%,但他認為仍需推出新產品,完善產品生態圈。「市場指數期貨,板塊不同表現,回報會互相抵銷;股票期貨就要承受個別公司風險,如停牌等。而行業指數期貨,不用擔心個別股停牌,也可省卻揀股過程,避免選中表現較差股票;亦可執行長短倉策略」,黃栢中認為市場對新產品有一定需求。

港交所過往曾推出恒生分類指數期貨、以致H股金融指數期貨合約,但最終都因成交淡靜而取消。黃栢中指出,H股金融指數期貨,成分股包括銀行、保險及證券股,惟影響內券股與內險股的因素並不相同,投資者當時反映投資有點模糊,「唔知道買啲乜!」,當時亦沒有考慮流通量因素。

初期估慢熱 待建流通量

新產品一般初期都會慢熱,要待市場建立流通量,他也不預期七個行業指數期貨,每個合約都受市場歡迎,但吸取了上次經驗,今次設計新產品時,更集中單一行業,如內銀、內房等。成分股也必須有最低流通量,過往半年的日均成交額須多於2,000萬元。

不過,西證香港期貨董事劉艷玲就對新產品抱觀望態度,坦言「暫時未有客戶查詢」。她估計,行業指數期貨主要由專業人士做對沖,散戶寧可買個股。「新產品特色係可做短倉,但一般散戶,見股價平會買正股,若跌穿買入價,寧可死守或溝貨,很少會利用期貨做對沖,何況是行業指數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