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價近月戲劇性由跌轉穩,使部分企業大失預算,但年初的驚嚇已使企業正視人民幣風險,而未來人民幣仍有大幅波動的可能,企業進行對沖無可厚非,但要謹記作適量風險管理,切忌過猶不及,又變了套利,須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近期人民幣從風雨中回歸平靜,波動率創兩個半月低位,全因美國加息預期降溫及美元疲軟所致,但兌一籃子貨幣匯率繼續創新低,並預期將有序貶值。二十國峰會承諾不打貨幣戰,市場難得一見的收起貶值競賽,但倚靠出口的日本明顯心有不甘;而新加坡日前更意外地重新採取貨幣寬鬆政策,將坡元升幅區間降至零,坡元和其他亞幣應聲下挫。亞幣經過一輪喘息甚至超買後,或面臨轉捩點,關鍵還看本周聯儲局會議後是否暗示即將加息,風勢隨時逆轉。
中國首季經濟改善,年初狙擊人民幣及亞幣的對沖基金鎩羽而歸,無疑中國先勝一仗。不過,繼去年八月的突然「慢貶」及今年初的「快貶」後,以外幣貸款為主的民營企業已意識到巨浪翻艇風險,部分將外幣逐步轉向人民幣貸款,部分亦加強對沖,以免再遇突發性貶值時再中伏。
另一可慮之處是,中國今次藉放水刺激增長,但資金並未流入實體經濟,卻助長了房地產和商品期貨炒風,反令金融風險加重。泡沫雖可帶來短期繁榮,惟在經濟轉型根基未穩之前,大城市樓價狂升令居民生活百上加斤,商品價格亂飆使許多企業因成本上升而陷於兩難,中國經常「帶着矛盾去改革」,人民幣的穩定性亦備受質疑。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新加坡相對微不足道,但卻屬亞洲區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其此時發表比半年前更悲觀的經濟評估,對其他區內國家的貨幣政策可能引起蝴蝶效應。繼之而來,聯儲局本周議息,日本央行月底會議預期將加大量寬,新西蘭、南韓和台灣未來數個月亦甚大機會下調利率。亞幣七個季度以來首次回揚,但只要聯儲局再現加息的信號,新興市場將難以安枕。
人民幣在今年十月將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一籃子貨幣特別提款權(SDR),未來朝向更開放和更市場化,意味人行在調控匯率上將日益困難,亦需付出更大代價。過去借美元還人民幣是穩賺不賠,但隨着人民幣波動大增,企業在進行對沖時,切忌抱有賭博心態,以為趁機可在匯價上撈一筆,到頭來卻冒上蝕匯價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