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油國鴻門會 商品暗湧難消

全球主要產油國代表雲集卡塔爾多哈,商討凍產,但預期協議對穩定油價作用不大,皆因「凍產協議」並沒有約束力,而在缺少伊朗的支持下,成效亦會大打折扣。在供需失衡情況未有太大改善下,油價難望顯著反彈,反而要有心理準備,在今年餘下時間,包括油價的大宗商品價格將維持有波幅、無升幅的困局!

國際油價在今年初一度失守每桶三十美元大關,低見二十六美元,但隨着產油國更積極商討油價低迷問題,加上全球股、匯市場在年初的大幅震盪後回穩,令油價擺脫較早前低位,近期已重上四十美元樓上。全球超過十個產油國的代表,昨日一同出席多哈會議,市場關注各國凍結產量的最終決定。

眾所周知,沙特與伊朗長期不咬弦,時有政治衝突,兩者的取態成為焦點。會前沙特已表明,凍產與否視乎伊朗,但剛恢復出口原油的伊朗怎甘心被限制出產?已表明要力爭重返被制裁前的市佔率,更沒有派石油部長出席會議,可見對今次「凍產大會」的結果,沒有期望就自然沒有失望,更遑論要藉此穩定油價了。

除了供應不減外,全球經濟不景氣,亦削弱了原油需求,令油價缺乏反彈動力。在國際油價長期低迷下,產油國經濟首當其衝。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已指出,大宗商品出口國的財政狀況嚴峻,在中東及北非,今後五年內僅石油出口國的累計財政餘額,與○四至○八年石油價格高位時比較,差距超過兩萬億美元。

事實上,已有產油國家要向IMF及世界銀行尋求援助,甚至變賣黃金償債。大幅削減燃料補貼、社會福利、政府財政預算、行政支出及投資計劃等,已成為油國的「新常態」,若處理不好,長此下去更會威脅產油國的社會穩定及增加地緣政治風險。

要令商品市場回穩,必須治標兼治本。任何「凍產」行為僅屬「治標」,要「治本」,就必須要從刺激需求方面着手,可惜目前這方面可操作空間不多。

當前新興市場經濟未穩,歐洲負利率成效不彰,且必有後遺症,美國加息步伐亦因新興市場波動,不會貿然出手,經濟復甦步伐亦添變數。因此,產油國要自救,就必須摒棄「食老本」的心態,從改革稅制、公務員體系及社會福利制度入手,開拓收入來源,以「去石油化」手段來應對低油價的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