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各懷鬼胎 會議恐淪空談

現正於上海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及央行行長會議,市場一廂情願寄予厚望,憧憬能達成刺激經濟的協議,可惜綜觀各國財金官員言論,大多誇誇其談各懷鬼胎,難復當年金融海嘯時同心協力救市的氣勢。

G20會議目的是讓各個經濟強國齊心維繫全球金融穩定,但現今各行其是,歐洲和日本實施負利率,美國處於加息周期,分化日益嚴重,縱使今次會議或能拉攏各國達成政策協調,但恐怕只是一紙會後空言,實際執行成疑,所謂承諾亦淪為泛泛之談。

對於採取幣策或財策催谷低迷的經濟,各國莫衷一是,歐元區龍頭德國斬釘截鐵地反對以財策救經濟,認為已經到了極限,唯一較接近的觀點是各國都認同長遠應進行結構性改革,促進增長。然而,無論採取甚麼手段,正如人行行長周小川所言,每個國家的貨幣政策均是以自身經濟作考量,但也應該互相協商「外溢效應」,免得讓危機輻射擴散。

回望G20會議,是金融海嘯之後催生的「救災峰會」,○九年會議成績昭著。不過,自此之後G20變成貌合神離,先是美國實施量寬,被各國指摘「以鄰為壑」;到如今美國由放轉收,歐日卻反其道而行。

七年過去了,各主要經濟體應對經濟疲弱之道仍是大開水喉,超低息環境催生全球債務急升,當經濟不景氣的時候,過度借貸的企業頓時陷入困境。次按沒落了,卻出現新的「應急可換股債」(CoCoBond)危機,早前市場對跨國金融機構的能源貸款大表憂慮,擔心「雷曼翻版」再現。

會議東道主中國開宗明義反對透過貨幣貶值帶動出口,貨幣戰打響多時,中國是否參戰,人民幣亦會身受其害,造成兩難局面。會議前夕,多家投行曾呼籲多國聯合干預匯市,簽訂「新廣場協議」,但各國幣策變得愈來愈短視,舊政策未收效,即推更激進的新政策孤注一擲。日本在八五年G5達成的「廣場協議」成為最大輸家,「安倍經濟學」一心以貨幣貶值視為復興之路,要求各國達一致協定無異於緣木求魚。

中國確定今年G20峰會為「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可惜我們看到的是中美針鋒相對,TPP將中國分割孤立起來,歐美日政策各走極端,各國或明或暗在打貨幣戰,油國各自為政。在○九年破天荒攜手救市後,G20已變得各家自掃門前雪,甚至互責不是;惟全球經濟並非零和遊戲,待危機引爆才展開合作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