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總有公司早着先機,未跌市之前已成功向市場「伸手」取得資金。不過本月至今港股累跌逾10%,仍有不少公司冒反應冷淡的風險進行供股,而且供股比率及集資額都不低,更有公司以「零折讓」供股,令投資者摸不清此舉是雪中送炭,抑或落井下石。有分析認為市況冷淡,供股大多不受歡迎,不排除大股東欲變相增持的可能,建議投資者「長痛不如短痛」,放棄供股權及早離場。
一月港股持續下跌,截至昨日,恒指已累跌逾3,000點或已跌近14%。上市公司一般於市旺時進行供股,以取得最大的集資效果。不過年初至今,仍有最少五間公司不怕股市吹淡風供股,最高集資額由約5億元至約46億元都有,最多合共「抽水」約108億元。
其中中泛控股(00715)集資額45.73億元居首,更進取地以「零折讓」0.85元的供股價進行供股。不過以供股比例而言,錦興集團(00275)則最誇張,先將股份10合1,再每1股供8股,供股價0.25元較公布前收市價大幅折讓68.75%。上述兩隻股份因此股價均下挫,中泛昨日跌近7%,收報0.79元;錦興昨日更暴挫57.5%,收報0.034元,計及股份10合1後,0.34元的現價較供股價只剩約36%溢價。
對於公司選擇於跌市供股,耀才證券研究部總理植耀輝認為難以一概而論,不過若該公司有資金需要,如進行併購及業務注資等,投資者仍可考慮進行供股。「以錦興為例,先10合1、再1供8做法十分誇張,淡市下股民進行供股機會更微。」
宏高證券分析員梁杰文看法亦相若。「不能否認有啲公司有實際資金需要,所以折讓多啲吸引人買。但現時市況好難吸引股民供股,主要都係想將資金泵入公司,或提高公司市值。」
梁杰文認為,投資者供股與否應該視乎公司的往績,如有大股東願意包銷可以給予投資者信心,仍可作長線持有,但只是希望向下炒及「抽水」、供股比例太大的公司,則應「長痛不如短痛」,及早放棄供股權離場。如果怕因供股消息以致股價暴插招來大量損失,想在供股期間的短期波動「搵番啲水位」,則須有較強的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