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薦人攞牌細行佔大半

近期新成立中小型保薦人行如雨後春筍,單是一五年獲證監會發牌的中小型保薦人行已近十家,至今獲證監會發牌的保薦人總數高達95家。市場消息指出,多了本地保薦人自立門戶,並活躍於創業板及主板中小型股的上市業務,相信是看中「啤殼」生意有得做。

根據證監會資料,單是去年已有12家保薦人獲發牌,除了2家有國企背景外,其他的主要是規模較小的中小型保薦人行。

傳叫價四百萬包上市

資本市場人士指出,多了本地保薦人自立門戶,其中一個原因是看好內地企業來港上市,「始終A股市場太飄忽,內企都係想來香港上市」。更重要的,當然是看中「啤殼」生意「大有錢途」。「中小型保薦人主要做創業板同細公司上市,唔會做大公司上市的。市場都很睇好啤殼呢門生意,就好似印刷機咁,啤咗隻殼,等如印股票,股票上市後若大升可先賺一筆,之後如果賣殼,更可再賺多轉。聽聞有些專做啤殼的中小型行,包辦企業上市,叫價都只不過是四百多萬元!」

資料顯示,於去年上市的創業板公司中,便有2家是由去年初才獲發牌的保薦人主理,至於現時已入表申請上市的創業板申請人,也有最少2家是由去年初才獲發牌的保薦人處理。市傳本港幾間「啤殼熟手」保薦人,都是近幾年如一一年、一二年等才取得保薦人資格。

雖然證監會曾於一三年收緊保薦人監管,但資本市場人士指,市場已逐漸適應新的監管模式,市場的發展空間不會受影響。

現時要做保薦人,除了必須取得6號牌(就機構融資提供意見)外,還需滿足其他額外條件。上月(十二月)已有3家機構獲發6號牌,不排除未來會有更多中小型行申請加入保薦人名單。

海歸ABC少自立門戶

有熟悉投行運作人士指,外資投行「賓架」主要是海歸及ABC(外國長大的華僑),他們比較少會自立門戶,估計是本地行或中資行出來的本地「賓架」自立門戶為多。

他續說,「資深本地賓架接受不到外資行文化,又唔適合做細行;中資行新成立時會招攬佢哋,但當中資行運作上了軌道、及內地人調來接班後,本地賓架會覺得冇乜前景,加上佢哋喺香港市場做咗咁耐,認識本地好多商家,咪自己出來搵食,生意做成又不用與公司分成!」而且「啤殼好簡單,只要有現金收入的公司、大股東身家清白(沒有犯罪紀錄)等,搵齊股東,配售集資1億元(創業板)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