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亞洲不失投資機遇

我認為美國投資市場對中國以至亞洲的情緒頗為兩極化。一些投資者認為今年下半年疲弱的經濟能帶來機遇;但亦有不少人對最近美國加息和整體增長率放緩都有疑慮,擔心中國會成為全球經濟的一個通縮力量。

讓我們看看亞洲在短期內面對的不利因素:美國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減慢名義增長、企業低邊際利潤和令人失望的盈利增長、美元強勢和疲弱的本地貨幣,以及愈來愈大的信用利差以及股票市場動力不足。

基本因素良好可抗逆境

根據現有的數據,我們有信心亞洲地區可抗衡全球通縮。首先,亞洲的經常帳戶一般都是正數,意味着亞洲國家的國內儲蓄比投資多,亦相對較少依賴外國資金。

亞洲區內很多國家的通脹率都很低。低通脹率代表亞洲的政策制訂者有很大空間對抗通脹,包括推行貨幣政策、甚至增加政府開支或減稅等。

面對美國的通縮壓力,亞洲貨幣紛採取應變措施。急劇的匯價跌幅只限於大宗商品相關的貨幣,例如馬來西亞元和印尼盾,其他貨幣匯率跌幅溫和,充當了壓力閥,保護國內就業和維持需求。

各國政策制訂者亦作出積極應對:印度央行成功降低核心通脹率,卻沒有對工業企業利潤產生太嚴重的影響;中國提高狹義貨幣的增長速度,繼續推行金融體系改革,並支持房地產市場;日本也繼續推行通貨再膨脹政策和經濟結構性改革。

在這個背景下,亞洲的長期增長前景仍然良好。高儲蓄率、大型生產基地、改革派政府推行金融、法律和企業改革,意味着應該繼續投資亞洲,並有機會獲取較其他地區更高的增長率。

總括而言,我對一六年亞洲經濟仍充滿信心,只要我們把目光放長遠一點,投資環境依然可以提供一些良好機遇。

何如克 

銘基亞洲首席投資總監

作者:何如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