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論滬港:人行出手等最佳時機

有人說A股急跌其中一個原因是人行減息降準政策並沒有如期出現。那麼減息降準為何延遲了?另外,何時才會減息降準?

美國經濟復甦、聯儲局加息,產生了人民幣兌換美元的貶值效應,壓制了人行的寬鬆空間。近幾個月,內地外匯儲備數據下降明顯加速,顯示出持續的資本外流壓力。去年十至十二月美國的非農就業資料均勝過市場預期,這進一步加大了聯儲局持續加息的可能性。自去年8.11人民幣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已經超過6%,匯率的變動將對人行的寬鬆政策產生抵銷效應。

CPI有望止跌回升

去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上漲增長1.4%,遠低於原初設定的全年3%左右的物價調控目標,創一○年以來新低,首次來到「1」時代。其實,自一五年九月以來,CPI已連續四個月處於「1」時代。去年十二月份,原油價格大幅下跌,拖累PPI環比跌幅擴大,PPI已連續46個月下跌。

參考數據,一○至一四年內地CPI分別漲3.3%、5.4%、2.6%、2.6%、2%。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十二月CPI同比上漲1.6%,環比上漲0.5%。其中食品價格上漲是CPI環比上漲的主原。在食品價格中,豬肉9.5%的年漲幅最受關注,CPI同比及環比漲幅均已連續兩個月上揚。

如去年豬肉價格沒有明顯上升,食品價格其實也有可能出現負增長。在今年,市場機制將發揮作用,豬肉生產能力恢復正常,供應量會增加,而市場需求整體平穩,所以豬肉價格進一步上升的可能性不大。

國際大宗商品表現低迷,「輸入性因素」更成為制約相關商品上漲,尤其是促使部分非食品價格回落的因素。去年全年PPI同比降5.2%,受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回落影響,交通通訊項目價格和燃料價格自年初開始環比下降,油價下跌壓力更拉低了交通運輸價格。

綜觀而論,今年的物價會比去年略有提高。此外,由於今年中央政府更要適度增加財政赤字,貨幣環境為物價提高創造了條件。預計今年CPI可能出現輕微回升,環球整體通脹也會溫和回升。

配合內地經濟轉型

今年作為「十三五」開局之年,是內地經濟轉型的重要時刻,需要面對眾多的困難。去產能、去槓桿、去庫存均會對經濟增長造成負面影響。

為配合中央在供需兩端政策基調,筆者認為貨幣財政政策的配合極重要,始終中央不能單靠財政政策支撐大局。其中,筆者預計人行將通過調整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來增強貨幣政策獨立性,配合經濟轉型的特殊需要。

故此,筆者認為人行在今年春節前後降準可能性較大。近日人民幣貶值導致國際資本流出,外匯佔款持續下降,為了對沖外匯佔款的下降和維持流動性的穩定,人行有必要選擇最佳時機降準。為了應對「假日效應」,降準的力度及可能性必須準繩把握。

資深投資銀行家暨中國人民大學講座教授 溫天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