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智囊:港離岸人幣業務難取代

人民幣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倫敦金融城政策與資源委員會主席Mark Boleat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此舉有助加快人民幣國際化步伐,預期人民幣有頗大機會於十年後成為主要國際儲備貨幣。他又說,儘管近年倫敦銳意拓展離岸人民幣相關業務,但香港鄰近內地,擁有離岸最大人民幣資金池的地位,難被倫敦取代。

「入籃」助開放銀行體系

Mark Boleat說:「雖然人民幣未能完全自由兌換,但已廣泛被使用,在外匯市場的交易量愈來愈多,成為主要國際貨幣。人民幣獲納入SDR,不會即時為倫敦帶來好處,但長遠會增加人民幣的使用量,以及協助中國開放銀行體系。」

他又說,雖現時人民幣匯價仍受控制,但有上有落,已貼近市場合理匯價,是件好事,倫敦的人民幣業務不會受人民幣匯價上落影響。

近年倫敦積極發展為主要的人民幣離岸中心,據統計,去年整體人民幣交易額按年顯著增加1.43倍,平均每日涉資增至615億美元,人民幣總存款額則增至200億元人民幣。至於各金融中心之間的競爭,Mark Boleat認為人民幣業務並非零和遊戲,不存在各金融中心互相搶奪生意,香港鄰近內地,擁有離岸最大人民幣資金池的地位難被倫敦取代。

無懼其他金融中心競爭

被視為人民幣全球支付「高速公路」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十月正式啟動,為境內及境外金融機構人民幣跨境及離岸提供清算、結算服務,目前已有五大內銀及八間外資行獲得直接參與者資格。Mark Boleat表示,隨着CIPS成立,人民幣離岸市場的重要性將降低,值得看重的是人民幣在貿易方面被廣泛使用,並發展出投資產品。

「我認為外國投資者一般對人民幣投資產品很有興趣,大家都明白人民幣已成為一個國際主要貨幣,無論是企業或央行都持有人民幣及用人民幣作交易的需要。」

市場經常將香港與上海及新加坡等金融中心比較,Mark Boleat表示:「倫敦不在乎其他城市在做甚麼。」他相信,倫敦的教育及文化設施都很好,很多人才都喜歡前往工作,加上時區在美國及亞洲之間,以及英語環境等因素,令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保持不變。

記者張嘉璐倫敦報道